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赏评 >> 正文
《暗恋桃花源》 挥之不去的台湾烙印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30:01 点击:
  今年,《暗恋桃花源》在保利剧院再度上演了,作为华人话剧界的第一经典,《暗恋桃花源》曾经让大陆观众真正意义上认识了台湾话剧的面貌,一部诞生于1986年的台湾话剧一再上演,几乎每个知名大学的戏剧社都排练过这部戏,我们认可并且参与其经典化的过程,然而对于大多数大陆观众而言这部戏究竟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暗恋桃花源》对于大陆观众而言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带有明显的异质元素与实验感,这部当初的实验话剧随着其经典地位的确立以及时代推进后文化隔膜的消失而变得愈发圆润了,而这部戏当初带给我们的冲击与惊叹也自然得淡漠了。《暗恋桃花源》是一出典型的戏中戏,无论是《暗恋》还是《桃花源》,单拎出来都是一出好戏,在一个近乎完美的形式下,这两个故事原初的震撼力与陌生化的戏剧效果,令人着迷。     从《暗恋》中,大陆观众第一次在大众文化的意义上真正摆脱了官方宏大叙事的遮蔽,直面了1949年那场历史巨变中被裹挟的个人所承担的心灵创痛。相比于其后的《宝岛一村》、龙应台的《大江大河1949》,《暗恋》对于大陆观众而言更像是一次对于那段历史的启蒙,我们在一种真切的个人叙事中惊觉这是一段需要被重新检视的历史,原先关于这段历史的叙事是面目模糊甚至是不完整的,对于那个历史节点以及其后的风云变幻,我们了解的只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以及“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在撇开政治的成败得失之后,《暗恋》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窥见了一道历史的伤口。cdn-www.2586.wAnG而《桃花源》则让我们看到了台湾喜剧的独特魅力,台湾话剧在故事新编的特殊角度,在古典文本中找到了与自身处境最为切合的《桃花源记》加以改编,以一种夸张而荒诞的肢体动作和语言呈现出非常纯粹的爆笑喜剧的风格,这种独特的表演风格带有台湾当年的综艺短剧与秀场表演所积淀下来的痕迹,其中所抖的桥段诸如“倒酒”、“切饼”、“纠正语病”等包袱让当时的大陆观众耳目一新。此次大陆版《桃花源》部分依旧是何炅与谢娜搭档演出,不禁让人怀疑综艺节目的成熟程度与喜剧演员的表演实力是否有着正比关系。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自身的完整性已经达到了一个几乎无可更改的地步,所以,无论大陆版《暗恋桃花源》怎么洗尽铅华,脱离开政治隐喻,全由大陆演员出演,《暗恋桃花源》始终都带着深深的台湾烙印,就算我们以一种更为纯粹的眼光去看这部戏,我们还是无法摆脱这是一个台湾故事的感觉,所谓的大陆版这种本土化的包装,仅只是看看留在我们记忆中的经典作品被大陆演员演出来会是个什么效果,所以,当“淡水河”变成了“亮马河”,瞬间让人出戏了,当黄磊说出各种穿越、《步步惊心》的时候让我非常怀念金士杰老师,以及他那一口独特的老北平的口音,乃至于我觉得刘亮佐的那个“顺子”的二是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而大陆版的这个“顺子”是真二,蔡灿得的那个寻找刘子冀的神秘女子像个精灵般不可捉摸,而大陆版的这个神秘女子纯粹就是个疯子。如果足够挑剔的话,台湾本省人的国语口音与台湾国语的口音之间的差别在我们看了大量台湾偶像剧和综艺节目之后分辨力已经越发敏锐了。     或许是个人口味加第一印象的偏好,让我一再强调《暗恋桃花源》这出戏的地域性,但这丝毫不妨碍它的普世内涵,也许任何作品只要加上个“XX版”就意味着它有个几乎不可超越的原版,更何况这个前缀还是个“大陆版”。(赫佐格林)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