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赏评 >> 正文
民族歌剧《运河谣》抒情叙事味道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30:02 点击:
  
原创歌剧《运河谣》剧照   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歌剧《运河谣》近日在京首演。该剧由黄维诺、董妮编剧,印青作曲、廖向红导演,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与管弦乐团演出。雷佳、王宏伟、王莉、孙砾等出演重要角色,笔者观看的是由乙组演员王喆、王泽南、金婷婷、王鹤翔出演的该剧。     序曲是抒情的弦乐,如运河静静流出。大幕开启,在大运河的粼粼波光中,主题歌《运河谣》响起。开场戏是闹闹热热的龙船歌舞,接下来的故事紧张、情节曲折,六场戏一环扣一环,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情节曲折而不拖拉,三个正面角色的处理不落俗套,戏剧节奏很快、流畅且与音乐结合完美。音乐之流畅在于戏剧的流畅,在于歌唱抒情全有戏剧支撑,唱腔以歌唱情,戏中有歌、歌中有情,抒情全在戏剧需要音乐的点上。没有国产歌剧常见的歌戏生硬、抒情多余,唱词、唱段雍长、拖拉等毛病,体现出词曲作家运用音乐手段展演戏剧、张扬戏剧的一种成熟。     这种音乐展演戏剧的成熟,也体现于指挥音乐布局的成熟。 《运河谣》序曲长大、起势平稳,听来有点电影音乐抒情叙事的味道,让人担心音乐的戏剧性会出现问题。然而,伴随戏剧的深入,音乐力度增强、张力加大,到三幕、四幕高潮处,听众开始感受到合唱与乐队的威力。歌声、乐队紧随戏剧起落沉浮,让观众看戏的同时,充分享受歌剧的音乐魅力。Cdn-wWw.2586.WanG下半场高潮处,管弦歌声全面放开,音乐的戏剧性彰显充分且见好就收,没有半点虚张声势。乐队、合唱表演的干净利落,予人印象鲜明,显示出大剧院乐队与唱队的表演水平,也显示出吕嘉驾驭歌剧乐队与声乐表演的深厚功力。     《运河谣》音乐展演戏剧有形象、有特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音乐设计,以歌谣体加板腔体的写作方式为主。不照搬西方歌剧宣叙调写法,不套用西方歌剧主题贯穿的写作方式。歌剧不排斥说白,谱曲注意四声、讲究上口,基本不见新歌剧“洋歪歪”的宣叙调。《运河谣》音乐主题采取单曲贯穿的方式。主题歌《运河谣》从头到尾不断反复若干次,连接戏剧、形成对比,深化了戏剧主题,发挥了音乐揭示戏剧内涵、制造戏剧环境,形成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歌曲流畅动人,令人回味。终场秦、关夫妻回到北京,群众大合唱的叫卖调京腔京味,京城文化特色浓郁,予人印象深刻。     《运河谣》打的是民族歌剧的牌子,除开民族的题材、故事,民族的音调素材,音乐东西兼顾、南北杂集。主要演员用的是清一色的民族唱法。乙组演员虽然名气不大,表演依然出色。这部歌剧戏抬人、人也在抬戏,可以说主要角色入情入戏。秦啸生扮演者王泽南嗓音明亮、干净;水红莲扮演者王喆演唱活泼、声音有控制、有张弛;关砚砚扮演者王莉歌声圆润、优美;张水鹞扮演者王鹤翔演唱有力度、有表情。     《运河谣》的舞美以实景为主,兼有写意,一船、一河、一桥为主景,明了简洁。上半场结尾,到过瓜州闸一段戏时,巨大船体上翘;到水红莲放火烧船时,船体上翘且下沉,这些高潮戏景观带给观众不小冲击。视觉有刺激、有震撼力。只是现场操作未完全到位,戏剧性还不够强烈。服装化妆也写实,还原明代运河码头市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与戏剧传奇风格十分吻合。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廖向红的场面处理与人物调度。舞台整体充满流动,且动中有静,让演员有安静演唱的位置同时场面不乏变化与对比,避免了国产歌剧多数常见的场面呆滞与静止,给歌剧表演带来一种音乐剧表演运动的活力。     总之,该剧舞台、音乐创新多、看点多,相比大剧院的《西施》 《山村女教师》 《赵氏孤儿》前几部原创歌剧,创作与表演更为成熟。导演廖向红说,这部歌剧出台花了两年时间。想来,好戏多磨是一条道理。做歌剧,仓促上阵的结果必然是草草收场。比较近十年来的国产原创歌剧,歌剧《运河谣》戏剧扎实、音乐成熟,创制表演整体水平较高,虽然还有些小毛病和小问题,但可以说是一台准精品的原创歌剧。     民族歌剧《运河谣》民族化的意义,不光是民族故事、民族人物、民族旋律、民族唱法,更是歌剧主题、形式与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一起,接上了地气。大歌剧颂扬肝胆侠义的平民英雄,是舞台艺术人民性的体现;颂扬大爱大义,也是歌剧舞台的重要主题。(傅显舟)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