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研究 >> 正文
“明星话剧”存市场隐忧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34:07 点击:
  无可比拟的票房号召力,无孔不入的媒体关注度,无法拒绝的买票理由,明星一涉足话剧,就无可辩驳地占据戏剧舞台,并以超高的票价,有限的演出场次,奇货可居地占领戏剧市场颇高份额。不久前,刘晓庆参演的话剧《风华绝代》在太原演出时开出2980元的高价,直追演唱会。     细说根源,“明星话剧”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话剧《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找到当时的演艺明星史可出演并获得巨大反响。从此,“明星话剧”一发不止。郑铮的《情感操练》、姜文的《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陈佩斯的《托儿》、葛优的《希望长安》、黄磊的《四世同堂》、何炅和谢娜的《暗恋桃花源》,涉足话剧的影视明星不胜枚举。     论好处,明星和话剧结合的益处显而易见。影视明星就是活广告,其知名度能迅速吸引更多的关注,投资方自然收益更多。对于明星来说,舞台有天然的魔力,第一时间与观众交流,磨炼和证明演技,这种经历影视剧无法比拟。     然而,话剧是整体性非常强的舞台艺术,要求演员有深厚的表演功底以及长时间、全身心投入的排练磨合。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主演与其他参演者的默契度都会影响最终表演的质量。如明星本身不适合角色或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排练,就会对演出效果造成极大的伤害。不久前的一个小细节,明星演话剧还要戴麦,就曾引得话剧行里不齿之声四起。     且不论演技与能力是否压得住台面,靠明星撑场子,表面热闹非凡,背后却潜藏着诸多隐患。cdn-www.2586.Wang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高昂的出场费使得话剧成为“大片”和“奢侈品”。本想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院,动辄上千元的演出票价却让很多话剧观众望而却步。值回票价的也不再是舞台艺术本身而是明星,本末倒置造成市场的畸形发展。     “明星话剧”泛滥实际上反映的是话剧舞台甚至整个文化产业大环境存在的娱乐化趋势和浮躁心态。如何扬长避短,值得多方深思。     明星要慎重选角,认真对待排练和演出。能否在话剧舞台立住,要看表演功底、参与态度以及与角色的契合度,只有符合这些苛刻要求的明星,才是话剧舞台真正需要的明星。话剧《李白》中“李白”一角的扮演者濮存昕,就是在几十年、几百场的演出中不断磨炼,才有了现在如同把“李白”化在自己身上的一种演出状态。     而对于创作者和投资者,要以艺术性为本,重视话剧剧本的创作。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代表作《雷雨》、《茶馆》,历经几代不同演员的演出,依旧光芒璀璨,经典地位不可动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剧本的价值。相反,差的剧本有可能让明星真的成了花瓶。即使是明星戏剧,也要以剧本为主导。对于观众,相对于演出阵容,更应关注的是剧本本身。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