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研究 >> 正文
“萨特对人性的哲思仍具现实意义”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34:12 点击:
\  
此次复排,《禁闭》的主创采用年轻演员阵容。     上海的很多话剧观众依然记得1998年上演的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名剧《禁闭》,这部当时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赵屹鸥自导自演的作品,至今仍是上海小剧场话剧的奠基和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小剧场话剧30周年之际,上海话剧中心将用两年的时间推出24台小剧场戏剧作品,名为“后浪·小剧场新运动”,而重新排演的《禁闭》,将作为第一季的开幕演出,在3月7日至3月24日上演。由于“后浪·小剧场新运动” 旨在挖掘上海小剧场戏剧的新生力量,本轮演出全部由年轻一代的创作力量担纲。新生代女导演刘姝辰执导,三位青年演员王衡、朱杰、龚晓共同出演。     在中国,让-保罗·萨特是一个公众熟知的名字。作为20世纪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及作家,萨特强调个体的自由,以及为自由选择而承担的责任,其代表作《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高峰作品,也影响了很多中国知识分子。     独幕话剧《禁闭》由萨特创作于1944年,主角为三个被囚禁于地狱的罪恶灵魂——作家加尔散、邮局职员伊内斯和贵妇艾丝黛尔,他们三个人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在各自的欲望驱使下,三个鬼魂在没有刑具的地狱中既相互争斗,又相互妥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追逐,彼此折磨;在实现自己自由的同时,却妨碍他人的自由,在永无天日的黑暗中无休止地挣扎。cdN-WWW.2586.WAnG三个囚禁于地狱的罪恶灵魂之间的对话,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又相互压迫的关系。在《禁闭》看似荒诞的剧情和发人深省的台词背后,都体现着萨特一贯的哲学理念:著名的“他人即地狱”也正出典于此。     此次复排,《禁闭》的主创团队出人意料地采用了年轻人。80后女导演刘姝辰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2009年以其年轻敏锐的女性视角完成了导演处女作——由苏童小说改编的话剧《女性生活》,并曾给徐晓钟、王晓鹰、熊源伟等众多名导担任过副导演,被认为年轻一代中最具学院派气质的女导演。此次创作,刘姝辰表示不会看1998版《禁闭》的录像,自己更多地会用女性的敏感传递出人与人之间注视与被注视的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压迫感。     在剧中扮演唯一男性角色加尔散的王衡也是上海话剧年轻一代的佼佼者,曾在《商鞅》、《糊涂戏班》、《牛虻》、《秀才与刽子手》、《人模狗样》、《兄弟》等多部作品中担任主演。因饰演《潜伏》中内敛的穆晚秋迅速走红的青年演员朱杰,此次在剧中扮演贵妇艾丝黛尔。而伊内斯的扮演者龚晓曾获得第十五届佐临话剧艺术大奖最具潜质新人奖。     据悉,此次“后浪·小剧场新运动”第一季共将推出六部剧目,包括:《禁闭》、《低音大提琴》、《求证》、《人模狗样》、《浮生记》、《奥里安娜》,而《禁闭》的票房销售在“后浪”第一季中遥遥领先。对此,《禁闭》的制作人赵潋表示:“萨特及波伏瓦等人身上具有上世纪战后欧洲知识分子的特殊气质,他们对于人性深刻独到的哲思见解,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依然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