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研究 >> 正文
把脉话剧票价“虚高”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34:15 点击:
  岁末年初,话剧市场可谓红红火火。《大宅门》、《喜剧的忧伤》、《恋爱的犀牛》等优质话剧拉开了2013开年大“戏”的帷幕,但不菲的票价,让人看来有点甜蜜的忧伤。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票价往往高于一线城市,引发舆论关注。同样一部话剧,二、三线城市的票价为什么会高出北京、上海?是什么让票价居高不下?二、三线城市票价为何高于北京、上海。     早就听说陈道明、何冰主演的《喜剧的忧伤》极受欢迎,得知此剧要来南京巡演,南京大学大四学生小方早早关注着卖票信息。但看到学生票价竟然要180元,小方不免有些失望:“需要戏剧滋养的我们,却买不起票!”     《喜剧的忧伤》中文版自2011年在北京人艺首演,一直保持在人艺票房前三名。2012年,该剧在北京创造了开票2小时售罄、536万元进账的票房纪录。     即使一票难求,该剧在北京的学生票也只是40元,最高票价是880元,而到了南京,一下子就变成平均票价过千元。     北京人艺副院长崔宁说,多年来人艺一直坚持着低票价,从2002年至2012年10年间,以10元起至40元的票价坚持学生公益场演出达224场。即使在《喜剧的忧伤》热演时,也坚持安排了学生专场。     据了解,《喜剧的忧伤》南京站用的布景都是新制作的。戏在外地演,还会产生道具搬运费用、场地费用、演员巡演期间的吃住费用等,演出成本都会大大增加。南京站的票价,是经营方考虑多种因素后核定的,人艺并没有票价的限定权。CdN-www.2586.WANG     据业内人士介绍,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话剧市场,是通过好的剧目吸引观众买票看戏,用演出场次、频率降低票价、回笼票房。北京、上海因为戏剧资源丰富,竞争相对激烈,市场渐渐走向成熟,票价也在降低。而很多地方的话剧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运作并不十分市场化,票价居高不下。     以南京为例,据统计,近年来,每年南京演出的话剧不超过30部,每台话剧的频次不超过3场,演出的剧目不多,场次不够,每台演出成本自然高。有明星参与的优秀话剧资源更是稀缺,票价定得就更高。赠票普遍,唯票房论正在蔓延     追问高票价的原因,赠票无疑是深层根源之一。在我国,一些观众还没有形成买票看戏的习惯,赠票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北京的话剧制作人说,关系单位、主管部门、安保、同行、媒体都需要赠票,往往还没开始售票,就会接到很多单位要求赠票的电话。客观上,高价赠票拉高了票价,造成了票价虚高。     著名话剧制作人袁鸿指出,地方剧院希望用一两场演出收回一两个月的运营成本,更是在票价走高的趋势上添了一把火。“话剧市场唯票房论的风气在蔓延,地方剧院没有用常态化思路经营,就场租费用而言,在北京是3万元至5万元,地方剧院一般会上涨30%左右,广州有的剧院一场演出的场租甚至到了20万元。”     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乾武说,目前话剧经营普遍存在着高票价、短档期的模式,看戏的观众多是来看热闹,真正爱看戏的观众看不起。增加场次,降低票价,形成常态化     杨乾武介绍,欧洲的国营剧团一般采用三三制模式,政府资助、社会资助、票房收入各占1/3,这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借鉴。杨乾武建议给话剧行业设定最高票价,形成行业规范和自律。     袁鸿关注的是话剧市场的常态化。“一年花四五百元看一两场话剧打牙祭不是常态,让喜欢看戏的人能够进剧院看上戏才是常态。”     袁鸿建议应坚持驻场演出,名团名剧目需要每年演、演多场,把成本摊低,把票价降低,鼓励更多的观众走进剧院,让市场理性发展。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