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研究 >> 正文
热闹背后的隐忧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34:31 点击:



      今年是北京人艺60周年庆,也是小剧场30年。北京人艺的60大寿,可谓从年头热闹到了年尾,媒体上轰轰烈烈的回顾,专家学者们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研讨会,新出的关于北京人艺的书,以及《窝头会馆》、《甲子园》、《喜剧的忧伤》、《全家福》等各种大戏的轮演,多部剧目赴上海、天津的巡演,让北京人艺的这个60大寿过得很热闹。这不,临近年底时,还传出了票房高达5000多万的“喜讯”。       戏剧的革新与整体环境不佳       掀开中国小剧场演出序幕的,是1982年11月在首都剧场3楼小剧场演出的《绝对信号》。与人艺60大寿的热闹相较,《绝对信号》这部30年前“石破天惊”的戏,今年却连“重排”的机会都没有得到,据说是审批未能通过。30年前能演,10年前可以重排(在北京北兵马司剧场),政治或题材上也无甚敏感之处的作品,今年却连演都演不了了。戏剧的革新与整体环境不佳,由此可略见一斑。CdN-wwW.2586.wAnG北京人艺的“创新局面”之艰,亦由此可见。以至新浪在2012年的戏剧盘点中,直接将此事列为“最坑爹”的戏剧事件。       从这一颇具反讽意味的事件中,亦可反观北京人艺近年来的创作局面。虽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首都剧场”两块合体的金字招牌护身,近年也不断有新作火热上演,凭借着众多明星如濮存昕、宋丹丹、徐帆、何冰及一众老艺术家的保驾护航,票房上固然屡有崭获,但在新人、新戏的培育和创作方面,却后劲堪忧。       为了票房上的胜利,北京人艺近几年来不断推出以明星为卖点的大戏,并在票价上水涨船高,连续飙升。像《窝头会馆》、《甲子园》、《喜剧的忧伤》等以明星为主的戏,在北京演出的最高票价达到了880元。《窝头会馆》和《喜剧的忧伤》在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的演出,最高票价则达到1080-1680元。       这种票价,固然和近年来中国演出市场上票价虚高的演出惯例有关,但作为一家仍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收入来源,占有了大量国有资源和无形资产的非营利性剧院,以如此高的票价行销作品,与其他商业性的社会演出没有任何区别,这种做法是否妥当,难免引人发问。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否履行得当,亦令人深思。       扶持新人新作的力度锐减       在“票房挂帅”的大旗之下,北京人艺创新和扶持新人新作的力度却锐减。早间前曾经作为北京小剧场戏剧“孵化器”而存在的北京人艺小剧场,因为“消防不合格”,而早早地停止了使用。实际上,国外比这个剧场简陋或条件更差的小剧场,比比皆是,都用得挺好。停掉老的,意在向北京市政府争取更多的钱,大面积“东扩”,新建剧场。花几个小钱修复一个能够使用的旧剧场,和争一笔大钱重建几个新剧场,孰优孰劣、利大利小,自在人心。而历史意义与艺术孵化功能,能值几毛钱呢?       在仅存的首都剧场三楼“实验剧场”里,如今“实验”的剧目也不多见,在痛下决心赶走了“戏逍堂”之后,北京人艺一度还有《小镇畸人》这样的作品可以出现。虽然艺术和表演上并不完美,但均是新人登场,值得鼓励。在大舞台之前,用小剧场练练兵,恰得其所。时至如今,精力与心力都在大剧场和明星身上的北京人艺,也无暇多顾“实验”二字。与其费心费力地冒政治风险,又赚不了几千万的票房,干嘛还花那么多时间呢?       所以,今年一年下来,在北京人艺的实验剧场里,能看到的佳作,还是林兆华这个老头的孤独之作,《论烟草有害健康》和《天鹅之歌》,演员居然也还是明星,濮存昕和何冰。按说观众是赚到了,但北京人艺呢?新的小剧场戏呢?新的演员呢?新的作品呢?那些将来能够登上大舞台的、正在锻炼与积聚力量的人呢?他们在哪儿?       票房不是万能的       不种不收。我们若仔细查阅北京人艺的资料、历史,会知道北京人艺的今天来之不易,其传统、传承,以及一个演员和创作者在这个大的熔炉中一点点修炼成长的经历,以及自焦菊隐那个时代所留存下来的“传帮带”的方法。某种意义上,戏剧是门“手艺活”,要很多很多剧目的锤炼与体验,才能一点一点地长功、成材。       今天的北京人艺相较于过去一段时间的僵化与低效而言,固然已经有了些许新的局面和进步。与市场接轨,让剧目和演员、创作团队接受市场的考验,都不是坏事,这也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国有剧院团愿意与时俱进的某种诚意表达。但别忘了,票房不是万能的,今天在收获票房的,是过去许多年累积下来的资源与人。而创造未来票房的作品和人,需要在今天及时地播种下去,要花更多 的 心 力 去 耕耘。要播很多种子,做很多实验,才会有不同的收获。或许根本没有什么收获,但这播种与实验,也必须得有人去做。不然,丰收之后,也可能是荒芜。       因此,在北京人艺现有的创作格局中,最紧迫的问题,其实不是票房收入再翻多少番,而是如何让更多新的创作者进入这个格局,为北京人艺未来的10年、20年打下艺术的创作与生产基础。目前北京人艺的导演队伍名单,基本一个手就可以数完,中年及青年的创作梯队极其缺乏。演员队伍中,不同角色门类的匹配与梯队,也非常零落。再有就是以艺术的创新观念而论,30年前的北京人艺,还能有空间和机会,让《绝对信号》这样的戏“敢为天下先”,而今天的北京人艺,在艺术的创新和领导地位上,已经失去敢发先声的活力与动力了。       历史总是这样,时间跨度一长,评价的时候就容易失去准星,大家往往只看见当下的好,看不到未来的忧。孰不知因果相生,绵绵密密。虽然我对国有剧院团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建制在整体走势上并不看好,但“北京人艺”好歹算是一个已经有60年历史的“幸存者”,由于数代人的努力与奉献,它已经比别的那些已经濒临灭绝的国有剧院团要幸运很多了。它有光辉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好地段的剧院和不差钱的东家北京市委宣传部,但艺术终究是艺术,任何一个艺术团体,单靠历史或钱,都无法永续发展。能够青史留名的,终究还是作品。       在北京人艺60年之际,望向“百年老店”的愿景,路还很长。这当中,还要很多代人勉力前行,不断播种,不断耕耘,而不只问自己的收获。       □水晶(剧评人)       第3站       王府井大街22号       我们家是梨园世家,我今年5岁,北京人,家住王府井大街22号。       说来你不信,今年我做了件大事:帮我爷爷生日。       爷爷今年六十,我本想在天下第一楼摆上几桌,一想,俗,我爷爷是演戏的。于是,我找长辈们商量,约在小井胡同的茶馆见面。雷雨时,骆驼祥子拉我出门,半路上,日出了,祥子边走边说,他要去接一个带枪的人,我吓了一跳。       我有些失望,因为只来了关汉卿和王昭君。李白醉了,蔡文姬远嫁了,哈姆雷特决斗去了。王昭君提议演话剧,关汉卿就写了一出戏《甲子园》,王昭君出演女一号。       演出就在我们家,这些年,没怎么演戏,家里也没太多人气,放在厅堂的那棵明珠都有些暗淡了。这次挺好,知道是为我爷爷过生日,老朋友们都来凑热闹。观众也来了,连续上百场,座无虚席,戏从年头演到年尾。爷爷和妈妈都很高兴,只是他们不知道:观众原来都是冲着王昭君来的。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