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研究 >> 正文
2012年演出市场:稳步前行 更趋理性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34:37 点击:

由陈道明和何冰主演的话剧《喜剧的忧伤》一票难求,被观众称为“买票的忧伤”。


陆川导演的《鸟巢·吸引》是2012年大型实景演出中的一个亮点。


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到2012年驻场演出超过了600场。


《驴得水》是2012年不可错过的一部好剧,被称为“小剧场戏剧的范本”。
    对于2012年的演出市场,大家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说这是“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年”,也有人说这一年“多元化格局初步呈现”。CDn-www.2586.WAnG但是,不管大家的认知是否统一,2012年的演出市场又是一个不温不火的年头,它延续了往年的发展态势,稳步前行。总体来看,在整合演出资源、建立院线联盟、院团转制等方面进展较大;民营剧团在市场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原创领域表现依旧平稳;二、三线城市的演出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微博等自媒体成为营销与宣传的重要阵地……     多家剧院联盟成立 资源进一步整合     2012年,整合资源仍然是演艺市场的关键词。为了突破传统剧院单打独斗的市场操作方式,2012年10月底,江西省成立了演出剧场联盟,对加入联盟的剧场实施托管,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节目源,以期实现同发展共繁荣。同样,为了整合当地演艺资源、开拓市场,这一年,天津市、辽宁省也纷纷成立了剧院联盟。     其实,整合演艺资源是近些年一直被提及的话题。早在几年前,北京、安徽等一些省市就开始成立区域剧院联盟。经过不断探索、调整,2012年,这些联盟逐渐发挥作用。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12年,北京市各类演出平均票价与前年相比下降了16.9%。以人民大会堂、首都体育馆、工人体育馆、国家体育馆等为代表的大型演出场馆的平均票价为692元,与2011年同类演出票价基本持平;以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北展剧场等为代表的多功能综合剧场的演出平均票价为260元,相比2011年291元的平均票价,下降了10%。演出票价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首都剧院联盟推行联盟成员单位低价票的举措。     成立联盟是整合区域资源迈出的重要一步,不过不可否认,当下联盟体系松散,并未能充分发挥整合资源、开拓市场的作用。鉴于此,2012年9月11日,民间自发成立了国内首个国际演出剧院联盟——中国国际演出剧院联盟,该联盟首次提出改变以往松散式剧院联盟架构,通过剧目定制、集体采购等方法,实现集约化经营。对于这一联盟能否真正打破松散架构,还需市场的进一步检验,不过一些业内人士尤其是剧院经营者对此给予了很高的期待。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有超过3000家剧场、1万多个艺术团体。保守估算,每年每个艺术团体只生产两部作品,每部作品按3万元演出价格来计算,即便只演出一场,还能形成一个产值达到6亿元的市场,如此计算,国内演出市场巨大的商业价值还处于沉睡状态,亟待激活。因此,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联盟的成立,给解决当前演出市场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带来希望。     民营剧团发力  小剧场戏剧表现抢眼     2012年我国小剧场戏剧诞生30年。可喜的是,2012年民营剧团集体发力,小剧场戏剧亦有上佳表现。     近两年,开心麻花、哲腾文化、至乐汇、盟邦、雷子乐笑工厂、下河迷仓、戏逍堂等民营剧团逐渐找准市场定位,站稳脚跟。由他们制作出品的小剧场戏剧走进人们的生活,在演出市场抢得一席之地。2012年,民营剧团制作出了一批不错的小剧场剧目,如至乐汇的《老佛爷的爷》、开心麻花的《摩托翔子》、《夏洛特烦恼》等。其中《驴得水》更是被很多观众评为2012年最值得观看的演出之一。这部由至乐汇与哲腾文化联合制作出品的话剧被认为是“小剧场戏剧的范本”。该剧自2012年6月20日首演后,深受观众喜爱,在北京加演数场之后,接着在上海、山西等地巡演。有业内人士如此评论:“2012年,《驴得水》的出现,是中国戏剧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件,这出戏能一直演下去,也说明北京乃至全国的戏剧环境有了比较大的改善。”     民营剧团在2012年的表现不俗,一方面缘于其原创动力十足,制作出了许多观众喜闻乐见的好剧目;另一方面也因为其运营模式逐渐成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收益。据戏逍堂的负责人常征介绍,戏逍堂自2011年开始转向剧场院线经营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剧场里上演了430多部戏剧,为戏逍堂带来了丰厚的市场回报。     另外,民营剧团通过民间力量、依靠个人财力举办的剧展“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爱丁堡前沿剧展”“2012旅程艺术节”等也受到了关注,这些剧展将更多类型的国外优秀剧目引进国内,如彼得·布鲁克的《情人的衣服》、西班牙经典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英国盲顶剧团的《桌子》等,丰富了观众的观赏体验,也让国内的演出市场更加多元化。     市场依旧活跃 然而原创佳作缺乏     回望2012年,演出市场依旧热闹,从国家话剧院举办的华彩欧罗巴国际戏剧节到国家大剧院举办的舞蹈节,从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到第五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等,精彩纷呈的演出活动从未间断,这些节展在为中外演出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让观众大饱眼福。     除此之外,北京人艺、中国国家话剧院、苏州昆剧院、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等剧团或工作室也不断有作品与观众见面,如北京人艺的《甲子园》、孟京辉的《如梦之梦》、陆川的《鸟巢·吸引》、王晓鹰的《理查三世》。其中由陈道明与何冰主演、徐昂导演的《喜剧的忧伤》还引发了“买票的忧伤”,创造了2012年话剧的票房奇迹;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演出时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景象。这种种好现象似乎都在表明,观众对戏剧的欣赏能力和接受程度都在提高。     而要说2012年演出市场上表现最为活跃的当属亚洲联创制作出品的音乐剧《猫》中文版、《妈妈咪呀!》中文版。据统计,《猫》中文版在2012年8月惊艳亮相以来,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演出场次近120场,观众总人数超过13.5万。而《妈妈咪呀!》中文版更创下了1.3亿元的票房成绩。如此骄人的成绩让人惊叹,还有人由此认为,我国的音乐剧产业化正在形成。也许正是由于这两部中文版音乐剧的刺激,2012年,演出市场出现了一波音乐剧创作高潮,原创音乐剧方面有《钢的琴》、《凤凰于飞》、《文成公主》等。另据介绍,《巴黎圣母院》也将制作中文版。     不过细观2012年上演的剧目,还是不免让人感到“焦心”。虽然戏剧作品不少,但难觅原创佳作,真正有好口碑、好票房的剧目多数还是一些引进剧目或者是类似《喜剧的忧伤》这样的经过重新排演的明星戏剧。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创作者应警惕这一现象,制造业领域的“粗放式发展”已开始在戏剧演出市场中出现,自己制造的产品数量虽多,但多在“低端”徘徊。而高附加值、高质量产品的知识产权和高额利润都不属于自己。另外,地方政府花费巨资建设的场馆更多成为了演出的码头,而没能成为艺术发育和原创的重镇。     另外,还有两点值得一提:第一,一直被忽视、冷落的儿童戏剧,2012年依然没有获得更多关注,儿童戏剧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虽有中国儿童戏剧节这样的展演与交流平台,在努力促进儿童戏剧的发展,但这些对于提升创作水平还远远不够,需要相关管理部门扶持,更需要创作者认真对待;第二,与旅游深度结合的实景演出或驻场演出受到重视,《康熙盛典》、《菩提东行》、《鸟巢·吸引》等一批新的旅游演出项目涌现。2012年12月,还成立了中国旅游演艺联盟,由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任轮值主席。近两年,旅游演出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旅游演出的收入已经占到演出市场直接票房收入的20%以上。     二、三线城市受重视 低票价培养观众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说法:“北京有最好的创作,上海有最好的观众。” 无论是演唱会还是戏剧演出,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一直是演出商关注的重点。2012年,这一局面正在转变,更多的演出商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二、三线城市。     从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英文版、《猫》中文版、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这几个运营比较成功的演出剧目来看,它们都采取了巡演模式,演出城市涉及武汉、南昌、重庆等一些二线城市,以期拉长演出周期,获得更多的市场回报。这其中《妈妈咪呀!》中文版从哈尔滨到海口,访演了南北13个城市,《猫》中文版在短短的5个月内,先后在上海、广州、重庆、武汉、西安等多个地方巡演,在广州一站演出24场,总票房达1200万元,另外在西安、重庆、武汉3个城市也演出了23场。《安德鲁与多莉尼》作为2012年爱丁堡前沿剧展的保留剧目,两度巡演杭州、西安、南京等城市,据策展人介绍,第二轮巡演在没有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进行,依然取得令人满意的好票房。由此可见,二、三城市的市场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事实证明,它们的市场潜力值得挖掘。不过,也不能忽视低票价在这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2年,越来越多的演出商和策展人结合市场需求,推出低价票,吸引观众,培养市场。《安德鲁与多莉尼》推出了大量的50元低价票,制作成本较高的《猫》中文版也推出了为数不少的百元低价票,大量的低价票让更多的观众得以走进剧院观看演出。     相关链接     相比往年,2012年演出市场的年终盘点似乎来得更早更猛烈些。媒体人和业内人士纷纷在报刊或者各大门户网站发表盘点文章,总结各自心中的大事记。与此同时,也有戏剧爱好者通过微博、博客等自媒体平台回顾刚刚过去的2012年。由于立场和角度不同,大家关于2012年演出市场的看法和观点也不尽相同。一些关于剧团转制、自媒体营销宣传的评论甚至还在业内引发不小的讨论,在此,本文特摘录几个热点评论。     剧团不一定非要转企     2012年,北京人艺上演的剧目个个火爆,并且创纪录地完成了5000万元的票房收入。作为一个没有转为企业的话剧团体,北京人艺以内部改制促进艺术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证明:转企不是剧团的唯一出路。     剧团改革,主要是改变政府对文艺的投资方式。按照国际规则,政府不能把纳税人的钱直接投给经营性的剧团,那样就违反税法。但是政府可以以支持公共事业的方式,扶持文化艺术事业,通过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把资金转投给剧团。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改是必须的,不应反对,但是,怎么改,确实要经过实践检验。改革必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文艺界的生产力,就是艺术生产力。北京人艺在2012年的辉煌,值得系统研究和反思。     ——戏剧评论人关东散人     戏剧需要的是评论不是“棒杀”     2012年,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戏剧评论呈现出的复杂性和影响力。相比起以往以专业人士、媒体作为主导的戏剧评论,如今由于网络尤其是微博等自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大,个人对于戏剧的评论和观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进步,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过,当下一些所谓的“戏剧评论家”,出于各种目的,用激烈甚至恶毒的言辞将种种“大帽子”扣在某些戏剧演出头上,貌似犀利大胆,实际上个人色彩强烈,对整体环境也并无益处。良好戏剧环境的建立和维护,不是高高在上的口诛笔伐就能实现的。回顾中国戏剧并不一帆风顺的发展道路,能够有今日的环境,是所有心怀理想、踏实做事的人在各种困难中共同努力、彼此尊重才共同建立起来的。虽然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对作品的评价也是见仁见智,但首先还是应以平和、善意对之。     戏剧,没有评论的支持,依然能够顽强地生存;但若遭受“评论”的“棒杀”,则有灭顶之灾。这样的忧患不仅仅针对戏剧,因为我们这个国家曾经经历的悲剧不堪回首。如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也对各种别有用心保持一份警惕与清醒。     ——媒体人小润有声     营销进入自媒体时代     2012年一个与戏剧相关的大变革,是微博时代自媒体的集体发力。当大部分重要的戏剧制作体和剧场、戏剧人、评论人都开始拥有并积极使用微博这个发言平台之后,传统媒体在戏剧宣传方面的垄断地位之坚冰,已被轰然打破。公信力较高的微博人士关于某剧的评论或转发,所带来的传播效应绝不亚于传统媒体的一篇通稿。而往常由制作方操控的“舆论”赞歌合唱,也常常毁于微博平台上众多负面口碑的反向瓦解。关于作品的观感、艺术观点的讨论、现象的臧否,使得戏剧领域思想的交锋重新活跃起来。这些“交锋”一方面有利于普通观众在线上线下的讨论中进一步对相关文学艺术作品深入解读与消化,另一方面也让戏剧人突破自身所在的小圈子,有机会去了解和聆听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戏剧评论人水晶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