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行业资讯 >> 正文
没有障碍了,国内戏剧却在加速倒退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40:49 点击:
  昨晚,“爱丁堡前沿剧展2014”暖场剧目《安德鲁与多莉尼》第四次中国巡演在上海大剧院开启。这部让剧迷们翘首以盼的作品,即使已是第四次来到中国,依然大热,这让“爱丁堡前沿剧展”在如今的国内戏剧市场格外显眼,其艺术性和想象力给国内的“专业”剧迷留下深刻印象。     昨天下午,在剧展的新作交流会上,因创排《蒋公的面子》而为观众熟悉的南大教授吕效平直言:“我们的国门已经打开,可以自由地看世界的戏,但中国的编剧比西方要落后150年。为什么现在没有障碍了,但是我们却在一天天地落后?”     袁鸿:     《奥德赛》令中国电影警醒     说起“爱丁堡前沿剧展”,制作人袁鸿总是不厌其烦地叨唠其“低票价、高品质”的策略:“让这些年轻的创作者和戏剧爱好者们,能够不出国门,就用低票价看到最新的国际好戏,真正实现与世界同步的戏剧梦想。”他并不是嘴上说说,如果你昨晚恰好路过上海大剧院,会惊讶于在这么闷热的夏夜,沪上剧迷们却如此狂热,很多人像“等待戈多”一样执着地等待了这部戏很多年。而昨天下午的交流会上,袁鸿更是带来一个好消息,在“暖场剧目”之后,“爱丁堡前沿剧展2014”将于9月正式开幕。来自巴西阿默克剧团的《喀布尔安魂曲》和来自英国纸电影剧团的《奥德赛》,将在北京、上海同时开演,随后在南京、武汉、广州、深圳等城市巡演。cDN-wWw.2586.WaNG     策展人水晶告诉记者,在爱丁堡看到《奥德赛》时,自己被惊到了:“5位艺术家通过演奏、声效、绘画、手偶操作等技术,现场制作了一部手工电影。立刻让我觉得,平时在电影院里看到的那些精雕细琢的作品是多么幼稚和缺乏想象力。”而袁鸿则认为,引进这部作品,不仅仅针对戏剧观众,更是针对当下“人傻钱多速来”的中国电影界,希望自己电影圈的朋友能进场看看这部低成本却蕴含巨大能量的“现场电影”。     10月中旬起,另外三部来自英国的重磅剧目也将陆续登场—《等到深夜又如何》、《我,马瓦利奥》以及壁虎剧团的《迷失》。     吕效平:     戏剧市场缺乏对艺术的谦卑     昨天的交流会,南京大学教授吕效平是作为“2014爱丁堡前沿剧展”南京合作主办方代表出席的,他一如既往地快人快语:“上海观众可能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福,如今北京和上海以外的戏剧市场可以说是"一落千丈"。现在的状况非常奇怪,我们的国门已经完全打开,戏剧人可以很自由地看全世界的戏,但是我可以说中国现在的编剧比西方要落后150年。为什么现在没有障碍了,但我们的戏剧却在一天天地落后?”     他认为,“金钱指向”令当下戏剧市场缺乏对待艺术最起码的谦卑:“比如不久前江苏有一部投资了1000万元的戏,找我们去论证,实际上就是参加新闻发布会。我认为,一部戏要做好,60%靠制作,40%看运气。那60%里,需要创意、设备和编导三个重要方面。结果他们告诉我,创意就是"正义战胜邪恶",这是创意吗?然后设备很昂贵,12台2万多元的3D投影机。还有就是编导,但我可以肯定这是一些没有世界性、艺术性眼光的人,所以那部戏除了那12台昂贵的机器之外,什么都没有。中国现在的戏剧行业往往就是这样,我不知道这个行业现在做什么,又是些什么人在做戏。而投资人的心态基本和做房地产的一样,缺乏一种在文化面前最起码的谦卑。他们觉得做戏就跟盖房子一样,要的就是钱,凡是进了昂贵剧院的戏就是高尚的,票价1000多元一张,少的也要600元,让票子成为礼品。买票的不看戏,看戏的不买票。所以我说爱丁堡的可贵就出来了,这么低的票价,而且专门找适合作品的剧场。”     而观众对于高品质的作品则已经到了渴望的程度,吕效平回忆上一次《安德鲁与多莉尼》 到南京,“2012年的时候,我们第一次把观众哄到20公里之外的新校区看戏,当时零下7度,但是没有人抱怨,他们只是说,"哎呀我们在这么寒冷的地方看了这么温暖的一部戏"。”让他遗憾的是,当代中国没有悲剧,戏剧人的作品里看不到五四时期和上世纪80年代戏剧人曾经有过的焦虑和渴望,“没有人在思考戏剧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道主义这两个最重要的问题。”在他看来,缺乏这两重思考的中国戏剧只会加速倒退。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