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行业资讯 >> 正文
从心所欲的“八破图”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41:38 点击:
从心所欲的“八破图”   
由林兆华、濮存昕等打造的《雷雨2014》,在“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上演。
  “这就完啦?我以为是全本《雷雨》呢!合着是折子戏专场!”散场时,身边的一对天津老夫妇进行着自己的“微剧评”。天津人对曹禺熟,那是老乡;对《雷雨》熟,那是这地界儿的事;对林兆华熟,因他也是咱“老天津卫”。天津编剧,天津导演,讲天津事,《雷雨2014》首演于天津似乎特别接地气。

  
  板子、蒲扇和鼓风机

  “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艺术总监濮存昕,从最初的周朴园一角,变身“讲述者”。穿着深色半大长衫的演员们阵列出场,像检场,又是角色。濮存昕的引导词说:“曹禺先生曾说他的《雷雨》有第九个主演,那就是风、雷、雨。”之后,这“第九位主演”群体作为音效、过场、演员相继出现在舞台上。

  “第九位主演”最初来源于曹禺的一段文字:“我常纳闷,何以我每次写戏总把主要人物漏掉。Cdn-wWw.2586.WaNg《雷雨》里原有第九个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我没有写进去,那就是称为‘雷雨’的一名好汉。他几乎总是在场,他手中操纵其余八个傀儡,而我总不能明显地添上这个人,于是导演们也仿佛忘掉他。我看几次《雷雨》的演出,我总觉得台上很寂寞的,只有几个人跳进跳出,中间缺少了一点生命。我想大概因为那叫做‘雷雨’的好汉没有出场,演出的人们无心中也把他漏掉。”或许是基于对曹禺这种感受的重新审视,才有了《雷雨2014》的第九个角色。“好汉”们拿着各自表象的道具,制造着声象色彩,希望传达给观众明确的意象信号。

  周朴园和“八破图”

  《雷雨2014》没有太多道具。雕花扶手的绿丝绒沙发和清末民初的红木茶几醒目,熟悉人艺经典话剧《雷雨》的观众并不陌生。它成了窗户之外最能代表《雷雨》的符号。看到沙发和茶几,你能想到鲁贵“说鬼”、繁漪“喝药”、周萍四凤的“私会”、周朴园鲁侍萍“相认”、周萍繁漪的“决裂”等等。

  戏的开篇是周萍最后的那声枪响,之后周朴园和每个曾在《雷雨》里出现过的人物与经典桥段乱序对话。周朴园悟到“人生的不容易”,要维持“有秩序的家庭”,一会以口问心,一会代人作答,经典对白成了自述或混搭。台词的接合像撕下了剧本中的名段重新粘贴,又不是毫无关系的胡乱拼接。很多桥段粘合虽不完美,但在经典戏剧的结构中有其“切片”意义。

  《雷雨2014》的立意很像中国传统的“八破图”。“八破图”是古代文人自娱的仿拼贴绘画作品,效果似现代绘画中的拼贴材料绘画。在剧中,主要演员也“八破”了一下。《雷雨》原剧八大主演从8个减为5个,周冲和鲁贵,侍萍和四凤都由一人分饰两角,鲁大海则从未出现。早先有媒体报道演出将全部起用年轻演员,想来业已成名的主演不忍动经典且爱惜羽毛,年轻演员不受束缚又可信马由缰。他们很卖力气。繁漪像僵尸一样走来走去,在控诉“监狱似的周公馆”和与周萍的对话中,都是一个情绪和腔调;合并的巧妙在于反差,侍萍和四凤的合体比较合理,同一个演员在扮四凤时比鲁妈的脸谱化强很多;周冲和鲁贵的“一赶二”则有点牵强,倒是鲁贵过于频繁的“国骂”要下了几个好儿。

  “从心所欲”和“一格”

  除了演员,台上还有天津爱乐乐团现场演奏。乐队不仅演奏,还演唱,设置讨巧,也容易出效果。

  “讲述人”濮存昕在结尾再次强调这是一部“向大师致敬”的作品。林兆华也说:“这不是戏,只是《雷雨》的纪念活动”。诚如他们所说,这只是一个纪念活动,又像一个“导赏会”或话剧“清音桌”。但如果延续这样的方法,继续完整凝练它,文火慢炖它,给它择毛挑刺,肯定和现在大不一样。

  大导林兆华年近八旬仍活跃于舞台,早过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早先剧评爱说他“一戏一格”的特点,而一路走来,倒感觉应该是“一格到底”的特色。这“格”,是“格局”而非“格目”,这个“格”就是他“从心所欲”的“矩”。圈内人热衷讨论哪部戏是他亲手导,哪部戏由他调。回头一看,都不算事。这些戏只要经他梳理,便能呈现一种林兆华“加持”过的格局,这才是最不容易的。至于这部《雷雨2014》,即便有再多“欠考虑”或“待斟酌”,都是难得的一次尝试。放眼世界舞台,满目莎士比亚经典重构,戏剧节上演的《朱莉小姐》和《耶德曼》也是经典剧目重新演绎。《雷雨2014》或许只是草稿或初稿,但说不定哪年《雷雨20XX》就能惊艳全场。

  以一段曹禺文字作结,挺应景的:“我认为剧本跟小说不一样。小说可以定稿,剧本总是定不了稿,它的生命在于演出。剧作家的创作,仅是戏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此外,它还需要导演、演员、观众共同完成。剧本的修改,应该是演出之后的修改。演员改、导演改、观众改,使它慢慢好起来。只要这个剧本还在演出,还有生命力,它就可以不断创造,不断地改。我的剧本,大家可以演,可以改。”(作者系天津戏剧策展人)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