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国家话剧院:《理查三世》去了纽约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42:54 点击:

国家话剧院:《理查三世》去了纽约

  近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和杭州越剧院先后漂洋跨海来到了纽约。国话带去的大戏《理查三世》以及杭越带去的《海上夫人》、《心比天高》不是以出去走走、演演玩玩为目的,他们的演出带有强烈的学术交流色彩,也因此具备真正“文化交流”的价值。《理查三世》为纽约留下的是“华语文化,中国剧派”的鲜明印象,这也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担当。杭越的两出小戏确实“心比天高”,虽然只是一个地方剧种,却展示出世界心胸。将两次低调而影响深远的西行一并放在本报本版,望读者乐于见到这样的行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继2012年英国伦敦、2013年马其顿比托拉成功演出之后,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剧目《理查三世》于2014年3月26日又一次亮相国际舞台——美国纽约。

  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在曼哈顿著名的纽约大学斯哥尔柏表演艺术中心,860座的剧场座无虚席,中国国家话剧院以“华语文化、中国剧派”的舞台风格向美国观众完美地呈现了莎士比亚的不朽之作《理查三世》。

  此次演出,是纽约大学斯哥尔柏表演艺术中心2014年“视觉与声音——中国系列”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特邀演出项目。CdN-www.2586.wanG该中心艺术总监说,中国国家话剧院“普通话”版的《理查三世》,讲述的是莎士比亚的故事,呈现的却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态和精神追求。

  《理查三世》公演的第二天,《纽约时报》就辟专版以《跨海隔洋》为题,对这次中国国家话剧院用普通话呈现《理查三世》的演出做了介绍和报道,并推广中国国家话剧院在纽约大学的5场演出。在充分肯定中国艺术家在人物塑造、表演细节方面的精彩后,也指出了美英观众对莎士比亚剧本的熟悉理解程度的差异。

  连续5天的演出,给2014年多雨而春寒的纽约增添了火热的话题,观众惊喜演出中那些中国文化元素和符号:宣纸上书写的徐冰英文方块字、变异的汉唐服装、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和从头敲到尾的中国架子鼓……都非常巧妙而现代地融会贯通在了整个演出中。尤其具有象征意味的“王椅”和“王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美国著名戏剧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戏剧系主任阿诺德·阿伦森在看完演出后,非常兴奋地向导演王晓鹰、剧本编辑罗大军表示祝贺,他说:“你们的舞台充满中国文化气质又富于现代感,演出非常灵动又充满诗意,中国戏曲、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中国舞蹈、民族打击乐等独特的演出形态,与后现代式的舞台拼贴非常吻合,是一个如‘三星堆文化’一般无可替代的莎士比亚戏剧。”他尤为赞赏全场唯一的音乐伴奏处理——那位技艺精湛的民族打击乐手。

  与阿诺德·阿伦森有同样感觉的著名旅美剧本翻译家胡开奇说,《理查三世》的文本是莎士比亚剧本中字数仅次于《哈姆雷特》的宏篇巨制,无论是梁实秋的中文译本,还是方重的中文译本,字数都在6万以上。而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演出,在文学编辑罗大军和导演王晓鹰的精心删减下,既保持了莎剧的主要戏剧结构的清晰,又使舞台呈现毫不拖沓,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在美国,曼哈顿格林威治村的戏剧演出总是与百老汇的戏剧演出平分着纽约舞台剧的秋色,它的艺术更有气质,它的个性更加张扬,相对于百老汇那些经典商业剧,它更纯粹、更多元、更先锋、更前卫,而纽约大学的斯哥尔柏表演艺术中心则是格林威治村戏剧活动的主要场所。中国的《理查三世》能在这里演出,较之在百老汇和其他地方的演出,都意义重大。

  我驻美领馆文化参赞王燕生首演当天就率队观赏,戏散后,他激动称赞:“终于在美国看到了国家话剧院的汉语普通话《理查三世》演出,这是中国话剧迈进美国戏剧舞台的一大步,编、导、演和设计都非常绝妙、非常好!导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现代表现手法,演绎莎士比亚的故事,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独特诠释。”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