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一路鲜花一路歌 ——写在临汾眉户剧团六十华诞之际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01:13 点击:

 眉户剧《村官》剧照。资料图片
 眉户剧《村官》剧照。资料图片

临汾市眉户剧团赴稷山下乡演出。资料图
临汾市眉户剧团赴稷山下乡演出。资料图

剧照《山凹人家》。
剧照《山凹人家》。

剧照《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
剧照《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

  日前,市眉户剧团召开建团60周年庆祝大会,这是我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喜事。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纷纷发来贺信表示祝贺。cdN-wwW.2586.WanG戏迷们说得好,从临汾眉户60年的发展历程看,它之所以能由一个在田间地头起步的民间小调发展成国内有影响的剧种、由一个普通的民间文艺团体发展成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优秀剧团,关键是顺应了时代潮流,遵循了艺术规律,坚持出新戏、出新人、出精品的正确方向。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代一代的团领导、一代一代的演员,接力棒传得好、接得也好。

  小剧种 源远流长

  《山西剧种概说》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眉户,又称“迷胡”、“曲子”、“清曲”、“郿鄠剧”。一种说法认为出自陕西眉、户二县;另一种说法认为产生于自古民歌小调就很盛行的陕西华县。这两种说法都有待进一步去考证。但晋南眉户是由陕西眉户传入晋南解州一带,受蒲州梆子影响,又吸取当地民歌,逐渐发展而成却已成定论。起初,只是一些爱好者三五成群坐地说唱,以三弦伴奏,以四叶瓦击节拍,唱词由演唱者自编,其格律自由不拘,说唱性极强。

  唱者随意,听者随意,大家都舒服,当然受欢迎。

  道光年间,解州社东村段耀功与一些民间艺人在蒲剧戏班的影响下,组织了业余眉户戏班,打算在解州、于乡、赵伊一带登台演出。

  前一天晚上,他们从老百姓家里借来一些桌子、凳子,甚至还有人拿来了自己老婆的嫁衣当戏装,在庙里的戏台上做试验性演出。因是草台班子,怕人笑话,便紧掩庙门。可村民得知后,争着攀墙观看。第二天晚上,看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戏班大开庙门,演出了《放饭》《卖布》等戏,大受欢迎。到来年春节和元宵节,戏班从解州西门外炮房借来踩高跷的服装,在中条山下的娘娘庙里演出了《拾万金》《三进士》《安安送米》等十多部剧目,轰动一时。

  演出可以先偷着来,戏服可以借……这一切并不妨碍晋南眉户小戏迈开自己的步子向前走。到了光绪年间,赵连城、高明友、孙福盛、高士维等纷纷组织眉户职业班社。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吸收蒲州梆子的帽翅、水袖、手帕等技巧和间板、滚白、流水等板式,取长补短,出现了“敢与蒲州梆子抗衡”的盛况。涌现出珠子、杜喜、万明、斗斗、梁佩成、杨海生等艺人。此时的眉户戏,生、旦、净、丑行当齐全,传统剧目有180余本。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翻了身的广大农民,对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迫切的要求。1952年10月,在原荣河县(今属万荣县)的小樊村,姚鸿江、靳世俊、李明生等几位老艺人,以个人集资的形式,成立了一个眉户班社,取名“荣河县眉户剧团”,这就是临汾市眉户剧团的前身。后来,剧团归属几经变更,剧团也随之几度易名,最后归属于临汾市,始改称“临汾市眉户剧团”。

  建团初期,剧团虽然号称“县剧团”,但纯属民间文艺团体,更由于是白手起家,经济拮据,设施简陋,演出时只能因陋就简:道具从各家户里凑,新媳妇嫁衣代戏装,演职员自带干粮。当时的条件是吃饭在庙堂,睡觉在走廊,转场人抬肩膀扛,团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是一盏汽灯。有时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每人只能勉强发一件廉价的单布衫,吃苦受累,常人难以想象。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伙儿痴迷眉户的老艺人,克服了重重困难,硬是把剧团搞得红红火火。当时在乡下演出时,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会蜂拥而至,场面十分感人。剧团所到之处,常常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主要演员程根虎、卫本善、杨海生、马英超等人在当地名噪一时,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随着剧团的声名远播,经济效益也明显好转,演出收入在晋南所有文艺团体中名列前茅。特别是1954年到太原汇演时,受到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姬美莲、程玉英等晋剧名家的高度赞赏,一时轰动省城。

  好剧目 层出不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传统剧目恢复上演,眉户剧团及时排演了《十五贯》《宝莲灯》《三进士》《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十多部古装戏,每部戏都是连演数十场,仍然场场爆满,一时创造了眉户古装戏演出的新记录。八十年代,在恢复上演传统古装戏的同时,剧团侧重抓了现代戏新剧目的编创,遵循艺术规律,坚持走“出戏、出人、出精品”的路子,从1987年至今,共编排大型现代戏十余部。1988年,新编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参加在运城举行的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七届年会,荣获全部七项奖中的六项第一名;1989年3月,《两剧》获山西省“改革十年优秀戏剧精英奖”;5月,剧团被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单位”;12月,应文化部等单位之邀,赴京在中南海为中央首长进行了汇报演出,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1990年5月,《两剧》作为新时期十年优秀剧目,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剧本提名奖”和“曹禺剧本创作奖”;12月,被文化部授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加强管理、出人出戏、以商补文方面成绩突出”金匾一块;同月,临汾地委、行署为剧团举行庆功大会、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为剧团荣记“集体一等功”。1992年,剧团荣获“山西省文艺工作者先进集体”称号;11月,《两剧》参加文化部在西安举行的中国戏曲首届黄河金三角秦、晋、豫戏曲交流演出,荣获“优秀剧目奖”。1993年,《两剧》荣获“新剧目文华奖”。2004年,《两剧》代表山西省赴江苏常州参加全国现代戏优秀保留剧目展演,荣获“特殊贡献奖”。1991年,新编现代戏《帮工与主人》作为山西省的唯一代表剧目,参加了在扬州举行的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荣获“新剧目奖”、“音乐设计奖”。1996年10月,剧团赴郑州参加中国戏曲第三届黄河金三角交流演出,新编现代戏《山凹人家》荣获“剧目奖”,同年荣获山西省现代戏评比“优秀演出奖”。1997年,新编现代戏《月好妈妈》荣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1999年,新编剧目《凤凰岭》荣获全省庆祝建国50周年戏剧调演优秀编剧、优秀作曲及优秀演出等八项奖,同时荣获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现代戏《凤凰岭》荣获国家计生委、文化部等八部委举办的中国人口文化奖(广厦杯)“优秀戏曲奖”。2002年,新编现代戏《村官》参加全省小品、小戏、小剧种调演,荣获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8年,新编现代戏《父亲》参加山西省第十一届杏花奖评比演出,荣获“杏花新剧目奖”第一名。2009年,《父亲》一剧参加全国第三届地方戏优秀剧目(南北片)展演,荣获“参演剧目奖”,11月荣获山西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山凹人家》《凤凰岭》《村官》4部戏还被拍成了眉户戏曲电视剧,《村官》又被改编为电影《情系故乡》在全国放映。其中,1993年《两剧》电视片荣获第八届全国戏曲电视剧“飞天”一等奖,在山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先后播出;1996年,《山凹人家》被拍成三集戏曲电视剧,荣获山西省戏曲电视片“一等奖”,同年荣获华北区“国际杯”二等奖;2002年,大型现代戏《村官》被拍成四集同名电视剧,在党的十六大开幕当天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引起强烈反响;2004年,电视剧《村官》荣获全国电视剧“飞天”二等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电视剧“兰花奖”。

  改革开放以来,眉户团先后荣获国家、省、市级共五十多个奖项,被省、市政府荣记“集体一等功”各一次,前任团长许爱英和现任团长潘国梁作为临汾市的党员代表,分别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次、第十次代表大会。
   
  名演员 群星荟萃

  六十年来,临汾眉户戏曲舞台群星荟萃、名人迭出。五十年代的杨海生、卫本善、程根虎、马英超等第一代眉户表演艺术家;六、七十年代的赵顺旺、郑竹兰、樊青蓉、王希英、郭乘云、翟文斌、刘玉玲、张彩玉、贾凤琴、师玉珍等第二代眉户表演艺术家;八、九十年代涌现出的全国“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许爱英,全国“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潘国梁,国家一级演员赵梅等第三代眉户表演艺术家等,他们以自己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众多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眉户戏曲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几代眉户戏曲传承人都是眉户剧团在不同年代招收、不同时期补充的新鲜血液,从而保证了眉户戏曲艺术发展的薪火相传。近几年,杨丽、贾福林、王倩、    张剑、张瑞等一批眉户新秀已经崭露头角,在省内外的多次展演活动中表现不俗,多次荣获“杏花奖”、“优秀奖”、“表演奖”等奖项,他们已经成为临汾眉户戏曲事业发展的未来希望。
   
  领头人 薪火传承

  上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任团长姚鸿江同志,为了保护眉户剧团这棵先天不足的弱苗免遭风雨侵袭,他知难而上,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自行车给大家发津贴,以保障剧团工作的正常运转;第二任老团长高文博同志,在眉户剧团埋头工作数十年,退休后又被返聘当顾问。几十年间,他为眉户事业鞠躬尽瘁,辛勤耕耘,为眉户剧团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崔凤鸣团长在眉户剧团面临重重困难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一举中标承包了眉户剧团。他实施了“以商补文”的改革举措,得到国家文化部的肯定,提高了眉户剧团在全国的知名度;他组织创作排演了《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山凹人家》《帮工与主人》等十几部现代戏,其中不乏精品之作。尤其是《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荣获第八届全国戏曲电视剧“飞天”一等奖,同时,成功地把潘国梁和许爱英推到了北京。上任团长许爱英同志,上任后在已往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组织创作排演了《村官》《祥林嫂》《父亲》等几部重头戏,使眉户剧团唱红中原大地、大江南北,进一步提高了剧团在全国的知名度。

  去年7月,临汾市眉户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从此,眉户剧团文化产业驶入了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快车道。但是文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这场改革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完成“身份转变”,“事业人”变“企业人”,这就要涉及到众多人的切身利益,使得改制后的眉户剧团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现任团长潘国梁说,只有我们戏曲体制改革的“亲历者”才能真正体会出转企改制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我自始至终认为,全团演职员都是我的兄弟姐妹,都是我的亲人。作为兄长,我必须设身处地的考虑到他(她)们的切身利益;作为团长,我必须率领我的团队在文化体制改革大潮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变压力为动力,变包袱为财富,尽快在发展演艺事业产品市场中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力争为“建设文化强市”尽一份绵薄之力,让眉户戏曲早日成为临汾人民引以为豪的中国知名品牌,早日成为临汾走向世界的一个耀眼夺目的窗口,让临汾眉户艺术这朵戏曲百花园中的奇葩,在文化大发展的春天里,沐浴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