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行业资讯 >> 正文
京剧《大破铜网阵》:怎一个“武”字了得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01:47 点击:
  作为“2012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大轴剧目,京剧《大破铜网阵》由国家京剧院王璐、靳智棋、刘大可、石岩、王浩、王立波等30余位青年演员挑起大梁,张春华、高牧坤、常贵祥、叶钧、刘海生5位艺术家传艺执排。这出很久未以完整姿态呈现舞台的大武戏,不仅推出了一班优秀的青年武戏演员,展现了一个艺术院团优秀青年演员的人才储备,更重要的是它印证了:武戏,具有永恒不变且不可取代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也为当今京剧武戏的传承带来些许启示。     通过唱腔布局使行当的音区、音色与情节发展提供相应渲染,是《大破铜网阵》的唱腔价值所在。该剧的前半出戏以武生行当应工的白玉堂为主角,后半出以武丑“开口跳”应工的蒋平为主角,二者均不以“唱”为主要表现手段,这就需要用其他行当——特别是以“唱”为主的行当来平衡全剧的整体视听呈现。因此,前半出戏的白玉堂(武生)用大嗓演唱,就融进了小生颜查散用小嗓演唱的几段唱;后半出戏以公孙策(老生)的几段唱为主,衬之卢方(花脸)与陆妻(青衣)的唱段,加之襄阳王(花脸)的两个唱段分置在戏的一头一尾,全剧根据主要角色所属行当的音区特点,安排次要角色的行当,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与行当特征相对位的基础上,使全剧唱腔的整体布局十分严谨。     在武戏中,念白也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大破铜网阵》第四场,智化与白玉堂先后来到冲霄楼。白玉堂性情高傲,为证明自己深谙阵法,就在智化面前将铜网阵描述一番。cdN-wWW.2586.wang在上世纪80年代曾饰演白玉堂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牧坤,在指导此次演出白玉堂的王璐时说:“这段念可以停可以断,但要以性格带语气,做到音断气不断。”而此场中的智化,表演者除了要演出人物,更重要的是要衬托白玉堂——二人一静一动,人物性格的展现正出自富有对比性的念白之中。曾饰演智化的叶钧说,智化虽由武生行当应工,但要按武老生去演,这一场的念白尤其要掌握尺寸,调门要比白玉堂低一些,语速要比白玉堂缓慢一些,方能显出他的老练与沉稳。     《大破铜网阵》中的每一个程式技艺都被赋予特定的情节语汇,完成了程式技艺与戏剧情节、人物性格相契合的艺术表达。在“寒潭捞印”一场,青年演员靳智棋选择了“云里折腰”的“翻下”技巧。这一程式技艺要求在舞台上搭建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空间,而剧中寒潭水深千尺,和蒋平捉蟾屠虬的武艺为这一技巧的运用注入了符合情节、符合人物的戏剧语汇,这便是该剧程式动作之语汇表达的高明之处。     除了艺术价值,该剧在武戏的传承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首先,老戏新排要有“改之于无声、编之于无形”的改编理念。在老戏新排的剧本修改过程中,创作者常常大修大改甚至是推翻重来。殊不知,老戏新排首先要做的并非是加与减,而是保留与完善——要洞悉剧目的经典之处予以保留、洞悉剧目的缺憾之处予以完善。在细微之处推进节奏才是再现经典的最佳创作方式。其次,要注意行当唱念的趋同性现象。武生的唱念要体现高亢明亮的行当特点,切不可“武生唱念老生化”。武生演员中具备一定嗓音条件的为数不多,然而,如果具备嗓音条件却趋同于老生行当的唱念,就会对武戏的传承造成极大影响(武老生的唱念是另一个课题)。     最后,选择合理的人才培养举措。为演员选择适合的剧目、培养演员的创造能力,是培养优秀青年武戏演员的重要举措。所谓“适合的剧目”,正在于凸显演员个人技艺的优长,并对提高演员技艺水平具有一定助推作用。《大破铜网阵》中的白玉堂虽然只有半出戏,却十分展现演员的综合素质。除了具备能文能武、“唱念做打”俱佳的基本功底,还要有理解人物、创造人物的艺术积淀。青年演员王璐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底,剧中重点场次的繁难技巧已成为展示他条件全面的平台。     《大破铜网阵》是武戏的经典之作,但其经典之处远非一个“武”字所能概括。那些帮衬在“武”字周围、具有一定艺术含金量的程式功法,同样是该剧时至今日仍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关键所在。同时,在新创剧目和各种演唱会愈加占据京剧舞台的大环境中,国家京剧院集“四代”之力排演这出大武戏,也体现出国家院团已肩负起武戏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