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行业资讯 >> 正文
地方戏剧也有好声音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02:37 点击:
  近日,10位来自广西区群众艺术馆、广西戏剧院壮剧团等专业艺术院团的资深编导和演员来到百色市田东县,参加由中共田东县委宣传部主办的传统戏曲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并观看“老戏老歌老艺人”专场晚会。在了解到有一批来自田野乡村的业余演员几十年来默默坚守本土戏剧时,专家们都有话想说:“想不到一个县会同时聚集了这么多的地方剧种,其中有粤剧这样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彩调剧、邕剧这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公戏,这样的情况真的很少见。”“感谢这群农民艺术家自发地传承和保护地方戏剧,扩大戏剧的版图,实在让人感动。”     发现田东戏剧     一出彩调用多种方言唱     让搞了几十年广西本土戏剧表演和创作的专家们感触良多的,是田东当地独特的戏剧文化现象。据了解,田东民间目前活跃着邕剧、粤剧、彩调剧、师公剧、南路壮剧等传统戏剧,这5个剧种一百多年前传入该县,在这里生根发芽。这几个剧种在当地的演出形式丰富,唱腔曲牌众多,留传下来的优秀剧目都在几十个以上,有些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已融入了当地文化特色,比如彩调《九连杯》,其中的许多唱腔已融入当地壮族山歌的音乐元素,语言上同时运用桂柳话、壮话和粤语;在表演方面,仑圩艺人岑世文表演的邕剧不仅唱得动听,功架也很好,还有一个口吐红彩(即剧中人口吐鲜血)的绝招;还有师公戏乐师,一人能同时掌管击打几种乐器。CdN-WwW.2586.waNg但可惜的是,这些绝招均无传人。     50多岁的何正兰是田东县那拔镇六洲村甫老屯彩调剧的第五代传承人,也是该屯彩调剧团的艺术指导,27日晚上,他们团表演了彩调剧《九连杯》的选段,虽然多种方言混合使用让外地人听起来有些奇特,但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何正兰告诉记者,剧团成员都是甫老屯的村民,其中他的5个弟媳、5个侄媳在他的影响下加入剧团,他的妻子和大哥也为剧团做起后勤工作,大家白天种甘蔗,晚上到他家排练两三个钟头彩调剧,一年最少演出5场,平时周围村镇邀请去演出,他们自己筹钱置办服装、道具、音响,对方就管一顿饭。“我们的演员文化水平都不高,比如今晚演小丑的黄东星,才读到小学二年级,却能背大段的台词,每次我们演出,观众都很爱看,其中也有年轻观众,比放电影看的人还多。”何正兰说,“我们不担心没有观众,但很缺剧本、经费、乐器和乐队师傅,希望能得到专业老师的辅导和政府的扶持。”     支招田东戏剧     走出去,多交流,造品牌     和何正兰一样,一批民间艺人一直以来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和演出传统戏剧,他们来自乡村,文化程度普遍不太高,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在27日下午的研讨会上,田东邕剧传承人之一黄丽娟说:“我们的演员是真正的农民,你看他们脸黑黑手黑黑,下午要去摘四季豆、西红柿,摘完回来马上就求化妆,准备晚上的演出,我们演得不够好,希望各位专家帮看一看,指导指导,拯救我们邕剧。”他们的确没有艺术家惯常有的那种优雅气质,但他们对传统戏剧的一腔热情,对这些戏剧将在他们这代人手上可能灭绝的深深担忧,让人觉得他们可敬又可爱,不少专家由衷地称呼他们为“农民艺术家”。     感动之余专家们纷纷为支招,区群众艺术馆前馆长万立仁建议他们把老的传统戏剧挖掘出来以后,揉上自己的东西,反映现代人生活,抓住年轻人的胃口。从事彩调工作50年的国家一级导演龙杰锋表示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他搜集来的剧本和资料。国家一级编剧尹天植建议当地申报“中国戏剧之乡”,民间艺人走出去,交流学习,提高演技。壮剧广西戏剧院壮剧团团长李勉新表示明年将到田东江城举办培训班,和当地艺人互相学习。原广西京剧团团长张忠安建议当地政府整合几个剧种的资源,推出一个重点剧目,打造成文化品牌。   那拔甫老彩调团的演员们
那拔甫老彩调团的演员们

平马四平村蔗园山歌艺术团表演的师公戏《八娘过渡》
平马四平村蔗园山歌艺术团表演的师公戏《八娘过渡》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