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讲堂 >> 正文
《九歌》上演在即,林怀民昨提前来杭辅导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05:56 点击:
    昨天晚上七点二十分,林怀民匆匆走进浙江传媒学院的小剧场。他刚从广州飞到杭州,没来得及吃晚饭。疲倦,是他不经意间的神态,而一旦站上舞台,他立马挺了挺腰。     本周五、周六晚上,云门的代表作《九歌》将在杭州大剧院上演。很多人觉得林怀民的舞蹈难懂,何况《九歌》这种取材于屈原楚辞,讲述祭奠风俗的题材。所以昨天,这位云门的掌门人率先来杭,给观众上了堂课,“舞蹈,看不懂不要紧,你觉得美,我就满足了”。     云门的舞蹈一向不走寻常路,林怀民提醒,不寻常不代表是错的,“《水月》刚出来的时候,有舞蹈老师说错了,全错了,完全不是学校里教的。错就是对的开始,为什么不能改变,我们又不放弃传统。现在我们不是又喝绿茶,又上星巴克(喝咖啡)吗?这就是生活,为什么舞蹈不行呢?”     有粉丝担心看不懂《九歌》,林怀民说:“这很正常,看这场演出,你没有读过屈原的《九歌》最好,读过了,不要想。我想,就算屈原坐在这里,也会觉得不可理解。舞蹈,是舞者在台上动员全部的器官,使出浑身解数,与观众的感官来对话,如果你觉得美,我就满足了。”     在林怀民看来,“舞蹈,不是让人看懂的,能看懂的是杂志。”欣赏艺术不一定要“懂”,而是“赏”。     舞蹈最好的助手就是音乐,而《九歌》的音乐,听不懂,也没关系,因为林怀民希望你能欣赏就够了。CDn-WwW.2586.WaNg     快要到演出前,《九歌》还没有合适的音乐,林怀民只好赶鸭子上架,在书架上寻找以前听过的曲子,有来自印尼的音乐,日本的雅乐,印度的音乐等等,后来,这些都拿来作了《九歌》的伴唱。     最具神秘色彩的,是《九歌》中的“迎神”和“送神”,这两个曲子,都是由台湾原住民邹族一代一代口口相传下来的。当时,林怀民听过一次之后,非常震惊:他们用这样的和声唱法,听起来像是西方教堂里的和声,与一般少数民族唱歌的感觉很不一样。     “现在,邹族在台湾人数并不多,只有6000多人,尽管音乐是老祖先传下来的,但村民却不知道传下来的音乐是什么意思。”着迷了的林怀民,征得邹族长老的同意,希望可以为《九歌》录制音乐。于是,一大堆人马就带着器材来到了阿里山。     “没想到,那个时候,阿里山就很繁荣,有机车、摩托车,嘈杂的声音使得音乐不能进行录制。最后,只能往更高的山上去,我们把村里所有的壮丁通通载在卡车上带到山顶。到了山顶,没有了车声,但是忽然有了新的‘客人’——鸟儿,鸟叫声也惊扰到了录音。”林怀民娓娓道来。     当时,林怀民建议等到晚一点,鸟儿飞走了再录音。谁知,那些人听了他的建议后,哈哈大笑:“山上的鸟儿跟城里的鸟儿不同,它们看到人们都很友善,不会飞走,人唱得更大声,鸟儿就叫得更大。”     没有想到,歌曲全部录完之后,在《九歌》的舞台上一播出,看着荷花池,听着歌声和鸟的叫声,感觉浑然天成,这简直就是大自然的馈赠。说起这段录音的故事,林怀民说:“这是我特别得意的事情。”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