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讲堂 >> 正文
潘振清:打造《印象清远》三部曲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08:14 点击:
\
    潘振清,笔名振语、晨晓。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节协会会员,国家三级作家,省级词作家,清远电视台特约编剧。曾在《词刊》、《诗刊》、《黄河之声》、《清远日报》等刊物发表作品两百多篇,歌词作品曾被著名作曲家谱曲、十多篇文学作品被清远电视台排成电视短剧和电视散文,曾出版诗歌集《桃花源》、散文集《莎腰妹》,清城区2008年创强系列丛书《凯歌》,编著有清城园丁诗文集《魅力清城》,多次撰写市级大型晚会文案、主题诗歌、音乐剧、舞台剧。     从散文写作到歌词创作,从新闻报道到沉迷戏剧,潘振清涉猎的范围颇为广泛。但万变不离其宗,他始终没有离开过文艺。用他的话来说:从一开始和文学结缘,我就逐渐爱上了这个被北江水滋润得绿肥红瘦的清远文坛。     诚然,诗歌、散文、歌词、话剧……一路走来,潘振清在文艺这条道路上收获了累累硕果。“我没什么天赋,唯一与别人不同的,就是勤奋。”潘振清谦虚地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文艺创作也一样,文坛就是一片无涯的大海,前辈就是一座座成就的高峰,自己只有辛勤学习、努力攀登,才有可能赶上前人的脚步。cDn-WWw.2586.waNg”     结缘,一片痴心在文艺     潘振清是清城区源潭镇人,虽出身乡村,但从小就嗜书如命。对幼时的他来讲,书籍比糖果更具有诱惑力。很小的时候,他一到街镇,就会情不自禁地沉溺在小人书档里看书,一看就是大半天。《三国演义》、《杨家将》等经典书籍更令他喜爱,方块字里头的干戈玉帛,常常看得他热血澎湃。     由于自小与文学打交道,在读初中时,潘振清对文字的敏感度就远远超过其他同学,作文能力也开始在众多同龄人中崭露头角。有一次,班里组织到飞霞风景区游玩。回来之后,他写了一篇《飞霞风景区游记》,当时的语文老师对这篇文章赞叹有加,认为其“景色描写突破常规,感受与众不同”。当时,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了那篇游记,一字一句,如同一颗颗文学的种子,逐渐让文艺创作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历经数年寒窗,本以为求学的道路会一帆风顺。可命运和潘振清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1988年他迫于生存不得不离开学校,辗转广州等多个城市打工。期间,尽管身处闹市,过着与文学毫不沾边的生活,他依旧没有放弃文学梦想,不断向各类刊物投稿。     或许是天生对画画有天赋,两年后,潘振清仅仅在美术培训班学习了两个月,就考上肇庆师专(现名西江大学)美术学院。在接受两年美术专业之后,被分配到清远源潭一中当美术老师。     2000年,潘振清被调到清远高桥小学当教导主任,期间,在他的辅导下,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和诗歌创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其学生多次在市级比赛中获奖,其中不乏一等奖等重量级奖项。而他个人在这段时间里,也多次参与各类征文比赛,并收获累累硕果。     2004年底,他参加了一场由清城区宣传部和文联联合举办的征文比赛,用了真名和两个笔名,向主办方投了三篇不同的稿件,结果,这三篇稿件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囊括了所有类别的奖项。在颁奖的时候,颁奖人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感到非常惊喜。第二天,主办方竟专程跑到他所在的学校,鼓励其以后多投稿。这让他既感到受宠若惊,又坚定了他今后文坛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转型,歌词创作上榜“清远十大金曲”     采访的时候,潘振清说过这么一句话:搞文学要有突破性,不能按常规出牌。纵观他曾经走过的文学岁月,就跟他对文学的认识一样,经常不按照常规出牌,但无论怎么出牌,总掩盖不了他的文学才能。     2004年,潘振清在一次投稿中“隔空牵线”,偶然认识了他的伯乐——上海东方歌词杂志总编黄持一,从此开始涉及歌词创作,其所创作的歌词多被制作成曲,并制成专辑,无意间转型为幕后音乐人。     “当时,黄持一总编看了我的稿件之后,觉得这人是个好苗子,于是邀请我参加歌词创作培训班,接受正规的训练。”潘振清被黄持一的慧眼识珠所感动,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开始了歌词创作之旅。     “歌词创作不同于诗歌,它要求更简洁,讲究韵律美,有主歌、副歌和高潮。”从最开始对歌词创作一无所知,到慢慢懂得区分歌词创作与诗歌创作的不同,并逐渐掌握歌词创作的规律,直至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仅仅一年的时间,潘振清在歌词创作培训班中完成了从业余到专业的转变,成为清远不多的接受过歌词创作专业培训人员。期间,台湾词作家吴大维的指点更让其对歌词创作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质的飞跃。     现在,歌词创作成为潘振清最大的爱好之一,只要对生活有点小感悟,他都会通过歌词创作的形式抒发出来。2005年到2009年,潘振清在高桥当校长的短短5年里,共创作了1000多首歌词,40多篇散文。“那段时间是我创作的丰产期,现在比较好的作品都是那个时候写出来的。”潘振清说。     潘振清的歌词清新质朴、通俗易懂,广受大众欢迎,在清远、甚至是全中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2010年,其创作的歌曲《我爱你,清远》被评选为赞美清远十大金曲之一。本着对歌曲创作的热爱,他还多次与音乐界的朋友一起,为其创作的歌词谱曲,演绎,将其包装成音乐作品。“做音乐的成本比较高,但只要遇到合适的,我都会尽量去做,虽然每年只有出品两三首,但收到的评价都很高。”     同时,潘振清还创作了不少少儿歌曲,同样备受好评。他曾参加星海杯少儿歌曲比赛、中国儿童歌曲比赛等,都获得了奖项。他说,“我看到网络上有比赛,就随手将音乐作品发上去,之后自己也没有留意,倒是后来上网时看到我的名字,才知道作品获奖了。”     提升,欲打造《印象清远》三部曲     2005年,潘振清再次遇到人生的伯乐,这次的相遇,为他开启了剧本创作的新天地。那一年,清远电视台刚好在招聘编剧,潘振清毛遂自荐,带着自己创作的作品,到清远电视台文艺部找张子元导演。张子元看过他的作品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可造之才,于是在当年5月份将其收为徒弟。     期间,清远电视台里的主持稿、诗歌创作、散文等,只要与文字相关,都有潘振清的笔迹。因为表现出众,他还被聘为特约编剧,这为其从事剧本创作提供了一个展现的平台,潘振清也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展现自身的创作才能。当时,有一个《百味人生》剧集,共10多篇,潘振清个人就占据6篇。2008年,清远电视台举行20周年台庆,其创作的舞台剧《谁给你过生日》,更是被评为当晚最感人剧目。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爱好者,他并不满足于通过文字自娱自乐,而是希望能将文学创作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为清远的文艺生涯做出贡献。从古代开始,清远就是中原文化流入南方的重要交通要站,可谓是南方文化的桥头堡。潘振清说,清远保留有许多宝贵的文学财富,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有责任对其进行整理,将其故事化、舞台化。     “一直以来,清远的夜生活都处于空白的状态,虽然历史文化传说丰富,却没有展现的平台,更别说将其打造成城市品牌。”潘振清正尝试根据清远有名的历史传说进行改编,创作大型舞台神幻剧《印象清远》三部曲,即天涯清远说、凤凰传说和白猿传说,将其打造成城市的名片。“桂林有《印象刘三姐》,清远也应该有自己的品牌文化,这样清远的城市形象才会更加鲜明。”潘振清说。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