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百家 >> 正文
《挑山女人》“挑起”沪剧希望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1:22 点击:

 \

 演员流泪演,观众抹泪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现实题材沪剧《挑山女人》带给观众久违的感动。自去年年底上演以来,宝山沪剧团的《挑山女人》成为沪上一种“文化现象”,并被称为近年来“沪上最出色的舞台演出之一”。剧中,独立养活三个孩子的女人王美英,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庭的明天;剧外,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和她的团队挑起了宝山沪剧团向前迈进的重任……

  直面现实 传递正能量

  3700级山路台阶,17年来每日挑着担子往返数次,没有缠绵悱恻的感情故事,更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选择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女人作为描写对象,宝山沪剧团创排《挑山女人》时让人直呼“大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同常规的做法,成就了它最感人的因素。来自松江的沪剧迷周平直抒胸臆:“与华雯以往塑造的一些女性形象比,王美英或许缺少‘高大’,更为‘草根’。但正因如此,她也就越接近我们,更让人感动、感激、敬仰乃至流泪。cdN-WWW.2586.WAnG”

  为表演出真实状态,华雯一次次到安徽齐云山深入生活,直面汪美红的生活和内心。“认真、深入地体验生活,使创作不仅捕捉到贫困山里人的生活状态,更可贵的是挖掘到了这个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精神境界。”京昆专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剧协副主席马博敏说,“要把真人真事又是当代的农村题材成功搬上戏曲舞台,难度不言而喻。然而他们被观众认同了,被专家肯定了,这绝不是偶然。宝山沪剧团长期以来坚持以现实为源泉,寻求当代题材为创作导向,《挑山女人》的出现就是这种坚持的成果。”

  本土原创 数十年默契

  作为《挑山女人》的编剧,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毫不掩饰骄傲之情,尤其是这出戏完全是本土打造。“全部以上海的原创力量来完成,这可能很少见。”李莉说,“但宝山沪剧团《挑山女人》等一系列作品证明,上海不缺这个能力。”

  据华雯介绍,上世纪80年代起,宝山沪剧团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而有效的主创团队,包括像著名编剧李莉、张东平,导演孙虹江,作曲汝金山及舞美、灯光设计等,不仅培养出团队默契,更形成了独特、统一的艺术风格。著名沪剧艺术家马莉莉感慨,宝山沪剧团走出了一条非常好的路,不是花大价钱去请名编名导,而是形成固定的创作班子,把一个剧团“吃透”。“宝山沪剧团给国家院团的人上了一课。 (下转第7版)(上接第1版)不是条件好的剧团就能出好戏,也不是规模大的剧团就有好戏。沪剧的出路就是出新戏、出好戏,宝山沪剧团一路走来在艺术上的坚守、坚持,让我感慨、敬佩。”

  文化创新  舞台春意盎然

  解析《挑山女人》这个文化现象背后的原因,文艺评论家、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说,《挑山女人》之所以成功,一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符合沪剧艺术规律、遵循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做出了必要的文化创新。一台《挑山女人》,似为整个沪剧舞台带来了盎然春意。

  华雯说,《挑山女人》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后的路很长,但是我们有信心能迎来沪剧的春天。戏剧评论家戴平则表示,宝山区把这个团看成宝山之宝,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及补贴政策,这种互动机制带来的是双赢的效果,为全市的文化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