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百家 >> 正文
夫妻携手驰骋“先锋”剧坛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2:57 点击:
  
廖一梅
    孟京辉思想前卫、愤世嫉俗,他执导的《思凡》、《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等戏剧引起强烈反响;廖一梅创意丰富、特立独行,由她编剧的《恋爱的犀牛》、《琥珀》等屡创剧坛奇迹。一个导演,一个编剧,夫妻二人用充满艺术化和精神化的作品,让先锋话剧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文化现象。     先锋导演不甘平庸     1965年,孟京辉出生于北京一个机关大院里,父亲是位高级干部,平时喜欢读读写写。     在人们的印象中,机关大院的孩子应该是知书达理、喜欢学习的,但少时的孟京辉似乎是个例外,他一天到晚调皮捣蛋,对掏鸟蛋、捅蜂窝、摸鱼虾等迷恋不已。这让望子成龙的父亲大失所望。孰料,慢慢长大后,孟京辉似乎又从父亲的晨写暮读中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美妙,开始用功苦读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1982年,17岁的孟京辉考入北京师范学院(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在这里,孟京辉开始了与话剧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大二时,学院举行校庆,排演话剧《刘和珍君》。孟京辉受邀出演一名教授。虽然剧中他没有一句台词,但感觉却甚是良好。演出结束后,觉得不过瘾,孟京辉又摸出准备吃晚饭的钱,买了一张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门票,看了一场《推销员之死》,感动得泪水滂沱。CDN-WWw.2586.WAng自此,孟京辉彻底爱上了戏剧。     从北京师范学院毕业后,孟京辉被分配到北京东郊的北京化工学校当语文老师。起初,他也很喜欢这份在外人看来非常体面的工作,讲起课来格外用心、卖力,很快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但还不到一年,下课后无事可做的他慢慢变得沉默寡言和迷茫起来。     恰在这个时候,一个契机打破了他固有的生活,而且加快了孟京辉走向另外一条路的步伐。     那是1987年夏,有一天,他正闷闷不乐着,昔日一位要好的师兄找上门来,说新创办了“蛙实验剧团”,准备排演法国剧作家尤金·尤奈斯库的《犀牛》,请他出马扮演剧中的主要角色“让”。无聊的孟京辉喜上心头,满口答应下来。     两个月后,观众在海淀影剧院看到了孟京辉“精妙绝伦的表演”:舞台之上,“让”狂吼乱跳,质疑着生命的意义。舞台上,孟京辉一不小心钻进了一条粗大的绳套(舞台布景),结果越挣扎越紧,很快就说不出话了。这下子,孟京辉急了,拼命地挣扎起来,脸霎时涨红起来,无奈就是说不出话来。台下的观众以为这是剧中的情节,因而看到演员的出色表现后,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而且一浪高过一浪……自然而然,孟京辉的出色表演,成为人们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一道谈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演出,他认识了不少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圈里人,并且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1988年孟京辉辞掉了工作,独身一人来到中央戏剧学院,踏上了备战考研的道路,并最终考上了该院导演系的研究生。     踏入中央戏剧学院,孟京辉如鱼得水。他积极组织演剧活动,致力于打破传统话剧束缚的实验戏剧的探索、研究。对于这样的话剧,结果可想而知下来后,人们纷纷议论说:“孟京辉导演的那是什么东西啊?”但孟京辉一点儿也不在乎别人对他说什么,依旧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导戏。不料前来观看新戏的人更多了。孟京辉的“与众不同”,慢慢地招致了学校的不满,被认为是“任意胡为,审美与艺术不适合当教师”,就把他的名字从拟留校任教的学生名单中剔除了。     后来,还是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赵有亮先生慧眼识珠,把孟京辉调进了剧院。而事实也证明,孟京辉的确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话剧导演坯子”。不久,他就排演了一部“周围从来没有过的戏”《思凡》。由于题材新意十足,上演后场场爆满。     首战告捷,孟京辉趁热打铁,跟着又排演了法国作家日奈的名作《阳台》,同样场场爆满。然而,虽然饱受好评,孟京辉还是隐隐地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像《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80元的票价已经创下了中国剧场的新高,但总票房却不高。他觉得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但又说不出具体的原因。     直到1999年,孟京辉执导了由妻子廖一梅编剧的《恋爱的犀牛》后,困惑才开始云开雾散。     妻子称赞丈夫有大智慧     1998年,孟京辉和廖一梅携手走上了红地毯。     蜜月后,孟京辉赴日本参观考察,廖一梅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一个“就想自由一点,不用跟导演谈,也不用跟别人反复解释”的故事,这就是《恋爱的犀牛》。     说来会让人大跌眼镜,《恋爱的犀牛》没有任何情节,就是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后为她做了一切的过程中,主人公特别强烈的表达。但就是这部“并没有考虑到观众接受程度而只是自己一股脑地表达”的剧本,却让耳闻目睹了日本戏剧和商业小剧场之繁盛的孟京辉的眼睛为之一亮。他决定亲自执导,将廖一梅的《恋爱的犀牛》搬上舞台。     说着容易做着却很难。要想把《恋爱的犀牛》搬上舞台,仅有剧本是不够的,还要面对惨淡的话剧市场,以及资金筹措、演员遴选、剧场选择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但对廖一梅和孟京辉来说,困难越多越能激发他们身上蕴涵的能量。     1997年夏天,《恋爱的犀牛》总算摇摇晃晃出场了结果,奇迹出现了:《恋爱的犀牛》火了,场场爆满,连过道都坐满了人,剧场售票窗口前排起了购票的长龙,从而创下了首演连演40场、场场上座率120%的骄人业绩。至于票房,更是大赚了整整50万元,该剧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靠票房赢利的小剧场话剧。     自此,《恋爱的犀牛》不仅改变了大家对话剧的看法,而且改变了整个戏剧行业的状态。“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聪明理智的时代,这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时代……爱情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的经典独白,犹如散不去的雷声一般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久久回荡。     仿若一针强心剂,《恋爱的犀牛》的成功给了廖一梅和孟京辉继续下去的信心,因此就有了2005年3月上演的《琥珀》。     写《琥珀》的时候,廖一梅正怀着孕,但她还是忍受着身体的不适,花了巨大的心血去打造男主角,把自己喜欢的所有男性的优秀品质都给了他聪明、骄傲、善解风情和面对痛苦时的幽默感。   
  对于妻子的用心,孟京辉自然看在了眼里,因而在导演的时候,格外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制作方面也进行了新的尝试,而男女主角更是不用发愁,金马影帝刘烨和被誉为“亚洲戏剧公主”的袁泉主动请缨担任。最后,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后,《琥珀》即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第一部亚洲巡回剧目,辗转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等地演出,每到一地均引起巨大轰动,最终不仅成就了两位主演的实力派表演,也将导演孟京辉和编剧廖一梅推上了事业的巅峰。     凭借《恋爱的犀牛》和《琥珀》扬名剧坛之后,廖一梅和孟京辉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保持着强烈的先锋精神,又于2010年岁末推出了堪称先锋戏剧完美终结篇的《柔软》。     当然,孟京辉、廖一梅夫妻并非只固守着耕耘话剧这一块地,两人也广泛涉足话剧之外的领域:结婚10多年来,孟京辉先后执导了《像鸡毛一样飞》、《魔山》等多部电影、电视剧作品,其中《像鸡毛一样飞》获得了香港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大奖和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委会特别奖,还出版有《先锋戏剧档案》等理论著作;廖一梅先后创作了《千年等一天》、《一曲柔情》等多部电影、电视剧作品,其中《一曲柔情》获得了美国孟菲斯妇女电影节金奖,此外还出版有《悲观主义的花朵》等畅销小说……     在合作之外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每当说起老公孟京辉,廖一梅的眼里就会闪烁着钦佩的光芒:“孟京辉是我见过的意志力最强的人。如果论小聪明,我比他聪明多了,而他是有大智慧的人。他有力量去和各种事物抗衡,而我就没有这份力量,我顶多是对世界冷嘲热讽。”而聊起自己的妻子廖一梅,孟京辉也总会毫不掩饰地赞赏道:“我特别崇拜廖一梅。她就像一个挥舞着一把剑的骑士,在平原上出现。而我的工作,我觉得作为一个恰当的导演的工作,就是想办法把她挥舞的剑的轨迹给固定住。”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