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百家 >> 正文
李建义:无冕之王折桂冠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3:04 点击:

    "老戏骨"李建义     “老戏骨”是人们对演技一流的老演员的一种尊称,也许他们很少演绎光芒四射的主角,但是在一旁配戏的他们却始终散发着令人无法忽视的精彩。     这三个字用在李建义身上没人会提出异议。     提起这个李建义名字,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陌生,但看到这张脸孔,肯定大家都有深刻印象。《少年天子》里的吴良辅、《甜蜜蜜》里的雷雷父亲,从话剧舞台到影视银屏,他千变万化却从未从观众的视线中离开。     多年的演艺生涯却始终和奖项无缘,对此李建义曾经说过,在老一辈的艺术家当中,他是心态最轻松的,“因为我头上没有桂冠”。对于他来说,作为一个演员就应该踏踏实实演戏,观众的认可就是最大的荣誉。     而如今,这位“无冕之王”终于摘得桂冠。话剧《这是最后的战争》中的精彩表演为他赢得了21届白玉兰奖主角奖。面对这样一个荣誉,李建义仍然表现的十分淡然。在剧中他和老演员雷恪生共同饰演何光明,虽然剧组说两位演员共同主演,李建义却总是说“雷老师是A角我是B角。”     他说,“颁奖在我的母校,这让我有些感触。cdN-WwW.2586.wang我走进学校时是一张白纸,走出学校时老师给我画上了一些颜色,经过三十年的舞台磨炼,到今天终于画出了一张小品画。无论好坏,能得到老师和观众的认可,我都发自内心的感谢。”     几句简单话语背后,是李建义三十年辛苦走过的演艺道路。     “我为了角色血压高”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对于这句话,李建义深信不疑。     谈到自己的角色,李建义从不说“演”,而一直都用“创作”二字。近30年的表演生涯里,李建义创作了无数个角色,每一个生动的角色都是经过他日夜的思考和不断摸索改进才蕴育而生。而在这个过程中,生活经历是他最必不可少的创作来源。每当遇到一个新的角色,李建义就会在自己脑中的生活档案库中不断搜索可用的素材。     话剧《这是最后的战争》中的老干部何光明刚做过股骨头手术,于是在舞台上观众就可以看见李建义手扶后腰一切一拐的步态,而这一动作正是来自他做过同一类手术的岳父。     在话剧《生逢其时》里,李建义扮演一个性格唯唯诺诺的倒插门的女婿,第三场演出中,舞台上的李建义突然想起自己在印刷厂工作时曾经撞见一个老师傅偷书的情景。此人正是一个倒插门女婿,被发现后从梯子上慌忙滑落的动作正好可以用在这场戏中。于是,观众看到舞台上的李建义从梯子上滑落,逼真的表演赢得了全场的掌声。下台之后,同台演出的其他演员纷纷向李建义抱怨“你这太抢戏了”,但这一即兴发挥的动作却得到导演赞赏,在接下来的几场演出中保留了下来。     在扮演过的众多角色中,最让李建义难忘的是话剧《伐子都》中的角色。这部戏借古讽今,如何通过不夸张的表演来达到夸张的表演效果,这个问题成了李建义的当时的一个心病,日思夜想。每天睡前刚有些困意,猛然间有了一些想法,就立刻爬起来试着演练,“我为了这个角色都血压高。”最后,李建义在这个角色中融入了戏曲的形体和说书的语言特点,又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为其加入了扁平足的走路方式,让这个人物在自己手里一点一点的鲜活起来。     这些年来虽然扮演了大量的影视剧角色,李建义最热爱的还是话剧演员这个身份。在他看来,话剧和影视剧的差别在于分寸的把握,但无论是哪一个领域,对于角色的理解都需要用心去把握,“有人说,你不要问为什么,说台词就行。这个我做不到,因为我是一个演员。”     “影剧音”三栖演员     说到和话剧结缘,李建义认为自己的启蒙老师李太林功不可没,他称之为“知遇之恩”。     中学时代的李建义凭着一副好声音成了学校的播音员,经过学校老师的介绍,他认识了煤矿文工团负责招生培训的话剧演员李太林。“李老师从没收过我一分钱,反而是我常常在他家吃喝。”在李太林的教导下,一个对话剧一无所知的少年在几年后走进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大门。     入学考试时的紧张感,李建义至今记忆犹新。十个考生组成的小组里,除他之外的九个人全部面容精致,打扮入时。再看看自己,李建义顿时泄了气:当时还在印刷厂工作的他穿着工作服,里面套着蓝色运动衫,袖子挽起,由于穿的过厚还捂出了一身的汗。相比其他男孩雪白的衬衫、锃亮的皮鞋实在是显得寒酸。“看了一眼这阵势,我差点就晕过去。”出于自卑和谨慎,李建义以不舒服为由,申请调到最后一个考试。“看完这九个人的表演,我就特别有自信了,因为我知道我比他们演的好。”82年毕业之后,李建义就进入了国家话剧院。做着行政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尝试着各种角色。     在坚持话剧表演的同时,配音也是李建义重视的另一个领域。“过去没有专门的配音员,学话剧的学生就很自然的进入了这个行当。”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李建义参与配音的电视剧数不胜数。     有着优质声音的李建义却在上海戏剧学院遭受到了重大打击,“上学时我的声音是有名的不好,老师说在舞台上不能打远。”打远,意思是在话剧舞台上不借助麦克风就能将自己的声音传达给后排的观众。     被老师“判了刑”之后,李建义没有绝望,而是更加投入到角色的创作中去。《物理学家》中偏执狂的低沉,《这是最后的战争》中老干部的沙哑,声音在李建义的手中不断揉搓成自己的想要的形状。“我没有爱惜自己的声音,而是让声音服从角色。话剧演员是用语言和声音塑造人物,而不是卖弄声音。”也许是老天眷顾这份专注,几十年下来,李建义的声音已经不知不觉的练成了“打远”的能力,别的演员都称“李老师的语言功底很强,观众在最后一排一个字一声叹息都听得清清楚楚。”     1995年,李建义接演了话剧《伐子都》,这部戏让世人看到了他精湛的演技,成了他事业的转折点。从那时开始,李建义的演艺生涯就进入了高峰期,随后,各种影视剧邀约也纷纷而来。     从话剧到配音,再到影视剧,虽然领域不同,但对于李建义来说又没有太大的差异,能够做一个演员就已经是毕生最大的满足。     不做“天下第一太监”     提起李建义,很多观众脑子里浮现的形象是《少年天子》里一头银发的大太监吴良辅。李建义对于这个角色惟妙惟肖的把握让这个角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他赢得了奖项。     这个角色的成功,李建义自豪的将其归功于自己的独特经历,“像我这样年纪的演员,估计很少有人像我一样曾经见过真实的太监的人。”     李建义的爷爷热爱古玩收藏,而当时从宫里遣散的太监手里常常有些稀有的物品。于是某天,年幼的李建义回家,恰好遇到一位太监从自己家里走出来,不同寻常的外表立刻吸引了李建义的注意。     只见他身着长衫,头戴一顶老太太们常戴的蓝色粗毛线帽子。出于礼貌,李建义打招呼:“奶奶好。”一旁的大人连忙纠正,“别叫奶奶,要叫公公!”这位公公似笑非笑“啊,啊”的了两声算是答应,随即离去。这时旁边的大人告诉李建义,“这是原来在宫里给皇上做下人的。”见他不明白,于是大人又说,“他没有小鸡鸡。”这句话终于进入了孩子能够理解的范围,听了之后李建义连忙回头,只见到这位公公踱着八字步缓缓离去的背影。这一眼望见的情景却像石雕一样深深的印在李建义的脑海里。     多年之后接到吴良辅这个角色,李建义将儿时遇到的这位公公的八字脚、特别的语调与神情悉数用在了自己的表演里,让这个角色变得无比鲜活。《少年天子》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吴良辅这个角色的诠释另很多人感到惊艳。     不仅是观众,演员们也为李建义精湛的演技所折服,很多港台演员佩服的送给李建义一个名号“天下第一太监”。面对这一称呼,李建义笑着说:“不敢当,我可真不是天下第一太监。”在扮演过几个太监角色之后,李建义开始推掉类似的戏约。他坦言,自己是一个演员,而非一个明星。出于市场的考虑,明星需要演大量为人熟知的角色类型来为自己提高知名度,而作为一个演员则需要不断的尝试创作不同的角色来磨炼自己的表演水平。     走在路上,李建义常常被热情的观众认出来。比起直接说出自己的名字,李建义更愿意听到观众道出他所扮演过的角色,“我希望能够不靠自身,而是靠我塑造的人物形象来赢得大家的关注。”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