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艺苑访谈 >> 正文
胡炜:把中国画“讲”给老外听
\
 

  中国的工笔花鸟画是一门古老而优秀的艺术,在明清后却渐趋式微,然而上海画家胡炜却以弘扬中国工笔花鸟画为己任,使这门艺术老枝绽放出了新葩。你以为胡炜是个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老学究?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生于“70后”的胡炜不仅长相帅气、精通英语、法语、日语,还娶了一位来自日本艺术世家的妻子。本周日,胡炜的新画册《盛世中华·书画作品精粹》将在上海华东政法学院首发,记者昨天提前采访了这位一直致力于发展中西艺术融合的青年画家。他认为要真正把中国国画推广到欧美国家,光靠一场场地办展览还不够,还要说给他们听。

  要把画“说”给老外听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胡炜4岁就开始学画画,10岁时举办了百猫画展引起很大反响。后来他成为上海第一位博士国画家,系统地得到传统文化和中外画论的滋养,作品上承宋元绘画,讲究格法,崇尚工丽,气势辽阔,同时引入现代绘画意识和绘画材料,在传统质感中呈现出一番新气象。

  这些年,胡炜一直活跃在国际主流艺术界,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要发展,就要站在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上。cdn-wWw.2586.waNg他于2008年作为同济大学的访问学者在欧洲交流进修一年。明年春天还将受瑞士伯尔尼大学的邀请,担任三个月的特聘教授,与当地教授、学生一起,研究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与同时期的中国元代画家的比较。正因为不断交流讲学,胡炜比一般画家纯粹办展览又多了一个层次。多年欧洲游历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中国传统的文人水墨画在国外只有汉学家才能理解,大部分老外是看不懂的,“他们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会喜欢那些看似不符合科学道理的绘画,不明白如何单纯用墨、用笔触就能表现出审美,这个时候就要用语言解释给他们听。”胡炜在同济大学还专门为一帮设计专业的留学生开设了一堂《中国传统绘画》课,用全英文授课,“外国人会觉得中国人只用一只毛笔蘸上墨水,瞬间就能表现灵动的景象,感到很酷,我则告诉他们‘中国线条’后面所包含的关于空间、质感的涵义。我并非培养这些留学生成为中国画家。我只是把中国的艺术理念和技法送出去,让他们有感性而具体的认识。以后他们有可能把这些中国元素运用到自己从事的工作中去了。”

  艺术要为生活服务

  除了给老外传授中国画的精髓和理念,胡炜认为,要让传统中国画获得新生、走向世界,不能总以博物馆展品的形式挂在墙壁上,而是要让艺术为生活服务。他很认可20世纪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派提倡的艺术为建筑、工业产品、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实用性服务,中国画上墙,可以成为环境艺术,中国画上瓷,可以成为产品设计。2011年胡炜就曾受到在德国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著名的宁芬堡皇家瓷器工坊的邀请,去到他们的工作室作画,把中国画的优雅韵致融进瓷器制作中。胡炜认为,今后艺术与商品的结合会越来越普遍,但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艺术样式的商品载体,“艺术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其实早在明朝,唐伯虎、文徵明就开始做起了职业文人画家,而到了清末民初的商业发达的上海,这种融合在任伯年等海派画家身上就更加明显,因为市场会决定文人画的发展。”

  教女儿认识艺术的广阔性

  2002年,胡炜和自己在同济大学的日本“学生”三谷友见因为同样热爱绘画走到了一起,喜结连理。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11岁,表现出绘画上的天赋。不过胡炜从来没有给女儿报过任何绘画班学习,他认为女儿对于绘画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过早去接受素描、色彩的学习。他说:“基本功要练,但不要那么早,我也不会对她的画画作品做太多的指导,现阶段我最重要的是要让她知道艺术是有很多面的,而不要那么早被一个绘画班所局限。要保护她对画画的兴趣,进而是对艺术的兴趣,再到对文化的兴趣,再到对生活样式的兴趣,因为怎样的生活才会诞生怎样的艺术。”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