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艺苑访谈 >> 正文
李磊:艺术解放我的心灵

  日前,“心与识”李磊抽象艺术展在龙门雅集开幕,展出李磊完成于2012年,以《云水间》系列、《风满云头花满天》、《暗风催红香凝袖》、《关山不知云中君》等作品为主轴的10幅新作与12幅粉彩素描,还有李磊创作于2006-2011年的代表作《水调歌头》等等,持续抒写着抽象艺术的线条与色块在平面空间中的无意识性和自由形体。

  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抽象绘画素来在写实主义长期占据主流审美的国人心目中显得有些高深莫测,因而或多或少产生距离感。对于展览的名字“心与识”,李磊有这样的诠释:“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画。‘心’即‘识’,是综合了各种知识和感受的潜意识和显意识。‘心’和画之间是同构的,‘心’是画的本源,画是‘心’的物质化呈现。画把‘心’储存起来,等待着有一天被观者读取。”

  没有留学的纯粹西方背景,李磊是远离故乡赴大西北建设的上海人后代,少年时代辽阔无垠的黄土地印象,让他的抽象绘画里有一些“热”的温度和稚憨倔强的特质。CdN-www.2586.WANG抽象绘画里挥洒的笔触,是李磊情感世界一个宣泄的出口,颜料在画面上相互挤压、冲撞、交叠、浸染、奔腾,制造着里希特绘画里色块外沿与背景的交界处的晕眩效应。李磊在上海开始学习艺术的1980年代,与当时已成名的艺术家周长江、卢治平、蒋昌一等“大人物”平等地坐而论“艺”,感受到了艺术圈的美好。或涂鸦式的线条,或符号般的书写,那么多年来,李磊的抽象创作,始终保持着画面中的诗情画意,这得益于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和喜好,对诗意和诗词永不厌倦的解读和吸收,进而转化到画面当中,甚至直接用诗词为作品命名。

  对话李磊

  人们通常对抽象艺术敬而远之,多数人直呼“看不懂”,你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李磊:看不懂的原因也许在于对艺术形式语言的陌生。我记得在一个展览上,有位年轻母亲看着一件抽象作品说,我儿子也能画出这样的画,从中不难看出人们对抽象艺术存在着很深的误解。所谓“艺术修养”,就是要“修”要“养”的,任何艺术,都有一个从认识到接触再到理解和欣赏的过程。

  为什么你会走上抽象艺术的道路?谈谈你的艺术历程。

  李磊:我是1997年开始系统地进行抽象创作的,这源自我意象性很强的油画《葬花》系列。在绘画过程中,“葬花”的意象已不能满足我内心的追求,我画的“花”渐渐地悬浮起来,最终成为一组图形符号。此后几年里,我将所有的作品都叫做《禅花》。艺术创作于我而言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我就是通过艺术创作来“宣泄”愤懑、“解放”心灵,进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音乐于我是一种“助缘”

  看你的作品,能够感觉到画中的音乐。音乐与你的画之间有一种怎样的关系?

  李磊:我的一些作品,尤其是近期的作品,一直在做关于视觉中的音乐性的探索。保罗·克利曾经专门“画音乐”,他作画前必先拉一小时小提琴滋养心灵,他画里的任何线条都是可以去“倾听”的。音乐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助缘”,音乐和绘画其实都是对欣赏者的一种“感官刺激”。音符跳动会在人的身体和精神上引起反应,好的音乐会打通经络,绘画也是如此,而绘画的“刺激”相对音乐而言比较随机,其“刺激点”完全视乎观者的境界。

  那你如何通过作品,来传达你的生命直观体验?

  李磊:生命直观体验是我艺术的核心问题,所谓生命直观体验,就是我在人生各个阶段的生命体验。法国抽象艺术大师苏拉吉曾对我说过一句话:“一位大师,一定是有自己的哲学的,找到了自己的哲学,你就有了成为大师的基础。”我是一个研究型的艺术家而不是生产型的艺术家,每一个阶段,我都试图探讨一些困惑和问题,我通过绘画的方式来研究它们。

  20年来,我的创作风格变化很大,但内在逻辑是一致的,我的很多作品追求的是精神生命的诞生和提升,我把色彩抽象到只剩一个颜色——灰。大家也许觉得很简单,但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追求,仅用一两笔是不能画完一幅画的!我为什么敢呢?因为我这两笔,想要传达的意思已经得到恰当的表达,再加就画蛇添足了。

  在你看来,艺术的最终价值是什么?

  李磊:艺术最终的作用是感染人。很多人对我说,他看不懂艺术,其实,人人都能看懂艺术,但很多人不愿意去表达对艺术的认知。艺术提升人的灵魂,但它并不带有绝对真理,它只能够关怀人的灵魂。或许这才是艺术最大的作用,而决不是什么经济价值。我曾对有意涉足收藏界的朋友说,要相信眼睛,不要相信耳朵。

  什么才是好的艺术品?能令人感动的就是!观众要相信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市场价值。价格高低不是艺术品好坏的评判标准,不要把艺术作为投资工具。(文/利珠)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