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艺苑访谈 >> 正文
论交贵在不知年——怀念英若识先生

\

英若识

\

船厂一隅(水粉画)英若识

\

林厂云舒(水粉画)英若识

  2012年2月6日正值元宵节,突然从手机短信中传来英若识先生去世的噩耗:“英若识先生因脑出血引发肾功能衰竭,于2012年2月6日10时21分辞世,享年76岁。cDn-WWw.2586.WaNg遵逝者遗愿,丧事从俭,不设追悼仪式。敬告亲友,共同缅怀。”得到这一信息,心中不觉一震,沉痛万分。半年前在南湖新村我们谈笑风生合影留念的瞬间又浮现在眼前,不想这次会面竟成永诀。

  我与若识先生相识较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艺术学院学习时,就与他成为至交和好朋友,既有师生之谊,又有朋友之交。我们之所以成为挚友和忘年之交,都源于我们对艺术理论、传统文化、历史掌故有共同的嗜好、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心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使我们见面时总有谈不完的话题,每每兴致盎然。特别是1992年秋在通化仙人桥的那次吉林省美协首届理论研讨会之后,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们共同的话题越来越多,以文会友,来往频繁。那时若识先生是吉林省美协理论委员主任,又是吉林艺术学院学报的副主编。他出身于文化世家、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不仅绘画水平出类拔萃,而且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是一位对当代美术影响深远的学者型艺术家。

  早年,作为京华旅居关东的画家,若识先生曾随大学者、鉴赏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多次赴京为省博和艺专采购古今书画,这些活动丰富了他的艺术修养,增加了他的艺术积淀。能把学识和绘画技艺结合起来,他的起点高、视野宽,在吉林省画家群体中无出其右者。他是一位复合型的艺术人才。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他与其他中央美院的老师来到关东,为吉林省的美术和美术教育事业,带来了高端的艺术品质,他的版画、水彩水粉画作品,影响了吉林几代学子的成长。他的水彩水粉画写生作品,在吉林可谓首屈一指,并培养了一大批新生代画家。他的版画作品曾多次代表吉林省美术作品入选进京参加全国美展,为吉林美术的整体形象增光添彩。在他主持吉林艺术学院学报期间,他非常重视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发掘、继承和弘扬,扶植民间美术健康成长。他十分重视美术理论的研究,器重后学、提携后学,为吉林省美术理论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除主持了吉林省美协的五届美术理论研讨会外,把研讨会上一些有创建、有发展、有见地的理论文章,主动拿到学报上发表,扶植新人,奖掖后学。若识先生为人师表,行为师范,对人虚怀若谷,淡泊名利。每次研讨会论文评奖,他都主动向年轻学人倾斜,把奖项评与他们,为今后的发展预留空间。他经常说,我们的职称教授已经到了头,评不评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应该鼓励年轻人在理论上的兴趣和建树。这样,每次研讨会论文评奖,他都主动相让,尽量为青年理论家的成长创造条件。他这种博大胸怀与高尚人格,让我们这些多年受惠于他的后学至今难忘。1993年春我赴京参观“罗丹艺术大展”,回来后他约我为学报写稿,介绍罗丹大师及其艺术。于是我的论文《罗丹: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和我拍摄的中国美术馆广场上罗丹代表性雕塑“思想者”的照片,一并发表在同年的学报上。他善于捕捉新的学术亮点,以提升学报的艺术品位和学术含量。1994年我在吉林日报上撰文介绍北京琉璃厂的名匾,他得知后立刻让我将原文拿到学报上发表,可以看出若识先生对传统文化的钟爱之情。多少年来,若识先生呕心沥血、公而忘私地培养新人、提携新人,今天我省许多知名美术家、美术理论家都得到过若识先生不同程度的培养、关怀与帮助。

  若识先生出生于满族世家中的文化家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他对于文化和艺术的理解,一直是起点高,视野宏阔,阅历丰富,可以说对人对事都独具慧眼。如他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尤其是对东北民间剪纸及相关艺术的关注,都付出了他的心血。1992年通化王纯信先生对满族民间剪纸的研究、收集、整理,被若识先生加以肯定,并把一些文章在吉林艺术学院学报上率先发表,极大地增加了王纯信对民间美术研究的信心,继而一发不可收。去年长白山文艺奖在评审终身艺术成就奖中王纯信名列其中,这不能不说与若识先生的首肯和积极推动有一定的因缘关系。

  2005年10月若识先生七十大寿,出版了一本《英若识风景写生》作品集,汇集了若识先生自1953年至2004年半个世纪以来的150幅水彩水粉写生作品,按编年史的方式,以画代史,展示出画家一生的心路历程。每幅作品下面赋诗一首,以再现当年写生此画时的心境。诗与画的融合浓墨重彩地记录画家广博的社会人生和世事沧桑。从北京的名胜到东北的黑土地,这本写生作品集凝聚了若识先生的人生理想和美学理念,也是他最后留给我们珍贵的艺术财富。若识先生走了,一个睿智的艺术家轻轻地走了,他留给这个世界的绚丽画卷是他思想智慧的光辉和辛勤汗水铸成的画作。多少年来,在若识先生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他自书的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今天每诵读起这幅诗联,若识先生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眼前,久久不能离去。仅以此文寄托我们对英若识先生的缅怀和悼念之情。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