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艺苑访谈 >> 正文
王易罡:不愿顶着艺术形式下“特定的帽子”
\
王易罡
  编者按:他有着东北黑土地男子汉的特质,坚实的脊背是他不辞辛劳日复一日地耕耘着中国当代艺术沃土的背影,海阔天空,尽情挥舞着画笔,不喜欢顶着艺术形式下“特定的帽子”,尊重艺术又不受艺术束缚。“画出内心真实感受是最重要的,我的逻辑思维能清晰的表达出来就好,至于对艺术家的解读那是评论家的事情。”他的豪气、洒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点亮了他的艺术路道,照亮了他的人生,他就是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鲁迅美术馆馆长王易罡。    \
王易罡接受中国艺术网记者采访
  1、中国艺术网:您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波普艺术作品获得了极大赞誉,现在转向侧重创作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原因是什么?     王易罡: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不存在波普艺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消费水平还没有全方位的进入消费社会,消费在中国来说是刚刚起步,花钱购物消费形式还没有从物质转为普遍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的意义。CdN-WWw.2586.wANG波普艺术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的,那些著名的艺术家处在西方现代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进入到了空前的物质繁荣,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精神需求,整个消费意识已经成为一种影响社会发展,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深刻的有关哲学与精神方面的文化,因此波普艺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而中国还属于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接受波普艺术不是从社会学意义上,而仅仅是从波普艺术的样式、绘画语言及形式上接受的,当时接触这种表达方式的著名波普艺术家如:汉米尔顿、沃霍尔、利希滕斯坦等。但是我们却是拿这种波普绘画形式去“对抗”文革后期形成的红色经典、具象的革命写实主义等绘画语言,并不是今天的真正意义上的波普艺术。以王广义为代表来说,无论是波普也好,政治波普也罢,我认识的王广义更多的是从中国的社会问题出发思考并不是从波普艺术层面思考,只是借用了波普艺术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对抗一种陈腐僵化的社会及文化诟病。不能说王广义就是消费意义上的波普艺术家。既然王广义不是,在我的意识里中国就不存在真正的波普艺术,对于我来说也只是借助波普的表现形式,也就不能说我的一部分作品就是波普作品。因为这些作品是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问题以及国际社会问题的一种反应。实际上波普艺术的概念是一种模糊的概念,并不是具有歌颂或是批判的性质,它只是作为一种社会发展到这所形成的特定历史阶段,仅是一种视觉文化的呈现。
\
2012年《青绿系列作品 2012'2号》200cm×200cm,布面油彩,王易罡
   2、 中国艺术网:抽象艺术作品创作中在表达方式、笔法、技巧、用色上您所追求的是什么?     王易罡: 在抽象艺术中我会吸收到用笔的方法、材料使用、流畅性、书写感这些都是东方独有的,西方他是写英文的他用笔不会那么灵活包括中国人传统笔墨上的构图、颜色的使用。我现在的作品颜色都很少,几乎都是有一点赭石、有点石绿、有点花青、有点黑、白这都是中国人用色方法。传统的用色法有浅绛着色法、青绿着色法,我大部分作品的名字也是这么命名的,我试着把这些与传统文化元素融进去,在大的后现代背景下,我的作品也不是孤立产生的,任何一种艺术他都是有文化上下文的关联。其社会属性每个艺术家都是具备的 ,你逃也逃不掉,在这种情况下我以碎片式的组织方式 、挪用、图像、拼图然后进行模糊化处理等等手法,把我感兴趣的东西放在一起,这种后现代方式表达在我的近几年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上的体现。
\
2012年《青绿系列作品2012'A7号》200cm×200cm,布面油彩,王易罡      3、中国艺术网:您认为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王易罡:对于公众和一部分理论家来说抽象艺术的解读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因为我们更多的时候喜欢叙事,喜欢讲故事而忽略视觉,有的时候我们不相信眼睛看到的,更相信听到的,所以这个时候再去解决抽象艺术的时候他是有问题的,是视觉力退化或是我们的基础教育的问题。抽象艺术在中国始终处于一个亚文化状态,相对的艺术边缘,其一表现在公众解读力差;其二是整体的教育问题;其三在市场方面受众少,所以在一段的时间内很难成为主流。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在一个学术问题上弄不懂不要紧但不要拒绝,不懂只能说明是你自己的问题,不去读书、不去研究、不去学习不同的知识,这样就很难面对当下许多新的问题。看不懂抽象这并不是抽象艺术的错误,是我们自己有问题。我们要通过研究西方等不同文化,把适合我们国家艺术教育发展有利的东西拿过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社会才会进步。总是抱着传统的包袱是走不远的,传统的辉煌只代表过去,不代表今天的辉煌,合理的运用传统发挥自己的优势,中国艺术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
2013年《浅绛系列作品2012'L1号》1600cm×130cm,布面油彩,王易罡

\
2013年《浅绛系列作品2012'L3号》1600cm×130cm,布面油彩,王易罡
    4、中国艺术网:作为一位艺术家,您怎样看待您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王易罡:人的一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艺术走到哪一点都不重要,可能今天我用抽象,明天我用波普,后天我用装置,大后天我用影像,但这些手段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都不是太重要,因为今天发生的事情只能代表今天不能代表昨天和明天。我们很习惯把艺术家归类,你是抽象,你是具象的,你是波普的对于评论家来说愿意这样分类。但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是多元的,有的时候我们不要拒绝内心真实感受,需要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不要画地为牢。我的画是我的精神与情感的表达,画出内心真实感受是最重要的,不太在意市场与别人的评价,卸下心中的包袱,尽情的去创作才是最真实的、最有意义的,至于对艺术家如何被解读那是评论家的事情。(文/刘波)   
  王易罡个展

  “那时那地”,2007年,马里兰大学美术馆,美国
  “这不是中国山水”,2008年,新加坡“王易罡抽象艺术回顾展”,2010年,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从西方到东方”,2010年,华山创意文化园,中国,台北
  “在色彩与情感之间”,2012年,索卡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群展

  “后先锋中国新艺术展”,2007年,汗雅轩,中国,香港
  “碰撞——关于中国当艺术实验的案例”,2009,,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北京
  “改造 历史——2000—2009的中国新艺术”,2010年,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北京        
  “广州三年展——第三自然.中国再造”,2012年,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2012年,卡尔舒特艺术中心,德国
  “在当代2012中国油画双年展”,2012年,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在编码修辞与叙事的重建”,2012年,中华世纪坛美术馆,中国,北京
  “当代艺术意义范式的转移”,2012年,蓝顶美术馆,中国,成都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