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美术报双喜临门:当天,第五届美术报艺术节开幕式暨2012美术报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兰州隆重举行的同时,美术报·浙江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首场大拍,也在这天紧张有序地进行。25日晚8点左右,随着最后一件拍品落槌成交,浙江美术传媒拍卖秋季艺术品拍卖会7个专场终于完美收官,总成交额破亿元。其中,陈振濂专场和张伟平专场,成交率达到100%,成为今年秋拍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这标志着即将迎来“弱冠”之年的美术报,在谋取全面发展,实现战略升级的新平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年来,在浙报集团“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战略布局指引之下,美术报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屡出新篇。从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到中国美术年度人物评选,无一不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亮眼之作。浙江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即是美术报在浙报集团支持下,为更大发展布局谋篇的又一盘“棋”。浙江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是依托美术报积累的专业影响力和资源,由浙报传媒控股集团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注资组建的拍卖界“新秀”。拍卖公司成立后,经过数次邀请业内人士多方论证、研究,决定了以关注当代名家作品为重点,兼顾近现代以及古代书画艺术品拍卖的运行思路,提出“寻价拍卖”的新模式,打出了“建立当代艺术家作品真实价格数据库”的响亮口号。
为实验这一运行思路的可靠性,还先在书画之乡——浦江举办当代名家艺术品交易活动实战演练,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首拍的大获成功积累了可靠经验并打下了坚实基础。cdn-www.2586.WanG
25日上午10点,坐在拍卖场外贵宾室的陈振濂,脸上终于露出轻松的笑容。对忙碌着的工作人员打招呼:“我先走了。”作为美术传媒首拍开场的“陈振濂书法公益拍卖专场”,这不是他的书法第一次走上市场,却是他人生中第一个“拍卖专场”,49幅书法作品,大部分皆由陈振濂书法爱好者提供,并一一经过陈振濂本人鉴定。这些作品全部无底价拍卖,最终成交率达100%,连佣金,平均成交价达每平方尺2万元。算得上是一份完美的答卷!或许是借首场的“顺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张伟平专场,成交率同样达到了100%,平均成交价达2.4万元每平方尺!整场拍卖金额1000多万。接踵而来的美术史学界泰斗、著名画家王伯敏专场,也创下了九成的成交率。25日一上午,最引人注目的陈振濂、王伯敏、张伟平3位当代艺术家拍卖专场,成交总额达3000万。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20多年来的历程,虽然一路突飞猛进,获得了长足发展,但问题也时有出现。尤其是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交易中,真伪问题、虚假成交、炒作哄抬等始终困扰着市场的良性发展。“参与我们这次当代名家专场的作品,全部都是经过艺术家本人鉴定认可的,所以我们的拍品不存在真伪问题。”浙江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至于说做局、虚假成交,3位艺术家都没有市场操作的基础,我们也没有那样的能力。三个专场中,除了王伯敏先生的作品在浙江拍场上常有交易,陈振濂、张伟平老师的作品都是第一次做拍卖专场,他们在拍场上的交易基本无价可参照,所以我们的拍卖完全是真实可信的,这是真实的市场反应,也是我们询价拍卖模式可行的一个例证。像陈振濂的作品,虽然拍出了高价,但是都是从无底价开始的,许多拍品都是第一次就被叫到了5万以上,然后逐渐竞拍到20多万,甚至有30多万的高价。致力于通过公开拍卖,公正地建立当代艺术家作品的真实权威价格数据库。
从下午到晚上,陆抑非书画作品、近现代名家作品、扇面和古代作品等四个专场继续举行。在今年秋拍相对疲软的行情下,美术传媒拍卖首拍全部专场七成以上的成交率,算得上是一个漂亮的开门红。
对于当代艺术家来说,影响其艺术作品价格的因素极为复杂,作品本身的质量、美学取向,作者的名气、未来潜力,艺术家本人甚至是作品收藏者的性情品味、社会地位,拍卖现场的气氛等等,都会影响着一件作品的价值。美术传媒拍卖成功的背后,与“学术引领拍卖”理念不无关系,而这,无疑又牢牢植根于美术报多年的品牌积淀和媒体影响力。
3位艺术家的2012,与美术报同行,与美术传媒拍卖一同成长。“学术引领拍卖”的气质,也深契艺术家们的意愿。从6月9—26日陈振濂书法展 “社会责任——传播·阅读·创造: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到与社区居民共同书写民生故事,再到通过微博、电子邮件、信函的形式广集民生样本的“民生书法三十天”,多家媒体均超规格宣传,一时间,陈振濂的“日常书写”,甚至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陈振濂书法公益专场拍卖活动,在今年8月被美术报制作成特刊,并作了深入的系列性报道,引起一阵轰动。在这个过程中,更让社会对艺术家、对艺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市场也有了更广的覆盖面。不论是王伯敏,还是陈振濂、张伟平,一批批艺术家的铁杆粉丝不断聚拢而来。可以说,对于这3个名家专场来说,早已是未拍先热,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极大关注。在前期成功的策划、展览、宣传基础上,美术传媒首场拍卖的成功可谓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