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地方动态 >> 正文
唯美画家谢楚余 要画泰国总理英拉

  7月18日—8月3日,一场以“唯美”为主题的人体艺术作品展在广州锦汉艺术区开展,汇聚了谢楚余、区础坚、关则驹、赖征云、王俊英和钟志源6位国内著名艺术家的人体艺术原作以及收藏级限量版画近50件。会展上,因描绘环抱陶罐的少女而以唯美女性画声名远播的油画家谢楚余罕见地展示了他的男人体新作。

  在唯美的主题下,最擅长刻画唯美的画家,却偏偏力排众议,坚持展示迥异于公众以往印象的内容,显示出谢楚余的某种决心。从成名作《陶》开始,谢楚余一件接一件,画了无数美少女,在使他成为知名人像画家的同时,其艺术风格也被外界标签化。有人对他塑造的女性之美顶礼膜拜,也有人直指其媚俗。

  美女,画还是不画,这是个问题吗?“既然这个题材我画得好,很多人喜爱,为什么我倒不画了?”生性快乐的谢楚余笑着反问。

  “最适合画英拉的男人”

  包括谢楚余在内,谁也想不到,在他的美人图谱里有一天会有泰国首位女总理、企业家英拉·西那瓦,而且目前这幅画已经完成了近七成。

  “也许看过他所有美女图的人都会认为,画美女,谁也画不过谢楚余吧。”一名业内人士猜测谢楚余被邀请作画的原因。他的朋友王龙说,谢楚余对笔下女性形象的美有着独一无二的理解和追求。

  谢楚余却不好意思说出经过。作为《陶》的作者,谢楚余曾有外号“被盗版与美女包围的画家”,因为较真,他的一场反盗版官司也闹得人人尽知。cDN-wwW.2586.waNg吊诡的是,正是盗版让谢楚余和英拉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因缘。

  在一次行内交流的宴席上,素来热爱结交朋友的谢楚余和泰王国曼谷画院院长曾春朝互换名片,并送给他一本近期出版的画册,一开始对方没有什么特别反应,饭后各自散去。几日过后,谢楚余接到这位泰国画家的电话,对方激动地说:“谢老师,原来您是位国际知名的画家啊,您的大作在泰国很受欢迎,随处可见您的画作!”随即告诉他正在筹办中泰联展,希望谢楚余可以为泰国总理英拉画一幅人物画。

  谢楚余有点哭笑不得,他知道泰国街头、餐厅出现的画作肯定都是盗版印刷,但画英拉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的机会。

  谢楚余的作品塑造过各种各样的美女,但无论是着衣还是裸女,她们都似乎来自遥远的时空,自若、放空、游离、神秘,有点不食人间烟火。有人曾在他的画中发现,所有的女子都不穿鞋,更没有头饰、耳环、项链等世俗的装潢,这个发现让谢楚余也颇感新奇,“回头想想也正常,仙女怎么可能穿鞋呢?”

  可英拉是个政治人物,也是个成功的企业家,显然与“仙”的形象有距离感。

  “我非常忌讳千人一面,在我过去的作品中,尽管没有刻意,但每个人身上的美都是不同的。”谢楚余称自己脑海中有一个巨大的数据库,隐藏着美丽的秘密脸谱。

  “一张脸谱要显得美,只要具备4个元素:小脸、尖下巴、明亮的大眼睛、丰满的嘴唇就可以了。但一张成功的画却远超于此。”谢楚余承认画英拉是个挑战,但并不吓人,“我给英拉设计了一种从没人穿过的套装,她的身上不再像我过去所画的女子那样,不具有时代标识,而且人物的背景一定着力于营造风云变幻的紧张感,所有元素会与她这个人的身份和个性达到和谐。”

  油画中运用泼墨偶然天成

  一个从小学习苏联传统油画技法的中国画家,不会改变心灵深处那中国式的哲学思维。如何在写实的技法上体现自己的这种风格,融合中国画的气韵,一直是谢楚余孜孜思索的命题。

  《仙踪》既是一次试验的惊喜馈赠,也直接导致独树一帜大泼墨技法的横空出世。2004年,谢楚余琢磨画法、玩弄材料到了一个迷离阶段,虽屡试不爽却惊喜不足。每天,他利用无味稀释油、丙烯塑形膏、裂油等材料,吸收中国画传统水墨的泼墨法,一杯杯地淋到画布上,看那些神奇的颜色和质感肆意造化。不过那时候他还只敢拿背景试一试。

  在一个普通的午后,谢楚余在白布上用丙烯做肌理,一段时间后他摸了摸,以为画布上的丙烯干了,便往上面泼颜料,殊不知,干的只是表面,颜料一泼上画面马上就起皱了,看到辛辛苦苦做的肌理全部报废了,有事要办的谢楚余心灰意冷地离开了画室。

  第二天回来时,一打开画室,他惊异地发现起皱的地方不仅没有脱落,还紧紧地贴在画布上,形成了独特的肌理,那种不确定性和灵动,宛如大自然的馈赠,令人动容。

  “当年正好流行雪纺,颜料泼出来的流动感和轻盈度,任是怎样的神笔都画不出来。”谢楚余庆幸自己不是个急躁的人,要是把画刮掉,那就错过了。就是这次偶然天成的泼墨,成就了《仙踪》。

  运用熟悉后,谢楚余逐渐将泼墨法用到人物的衣服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新犹如历险,意味着风险和各种奇遇,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最有价值的是它们使作品永远不会重复。”然而,对于十分痴迷古典画法的谢楚余来说,这样的肆意必须见好就收,恰如其分。

  纵览谢楚余早期的作品,背景多为大海、森林等具象景物,随着新技法日趋成熟,他的画境逐渐呈现写意或是抽象与具象结合。

  在颜料的选择和色彩的运用上,谢楚余也在大胆地试验。但他又重新给自己划定创作和创新的任务。每隔5年就有一次较明显的变化。

  谢楚余坚持认为中国油画不属西画范畴,“油画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所有中国画家的油画作品,都体现出中国式的理念”。

  坦然接受美女画家的“定型”

  谢楚余因画美女知名于世,也深受其累,一个艺术家往往绕不过一个严肃的提问:其作品的价值到底是商业多一点,还是艺术多一点?

  谢楚余画过苗族乡民、肥胖的妇女、老女人,也画过苍老的老人、不羁的牧人和阳光的男体。然而,这些作品都被湮没在那些如花如雾的美少女后面,没有受到热烈的关注与追捧。

  “媒体采访我,最后刊登的也是美少女,我真是没办法啊。”谢楚余说,自己坦然接受外界对自己的印象,但却从未因此固步自封。

  《 塬》是一幅谢楚余很喜欢也备受争议的画作,画中女人是80多岁的老太太,她拄着拐杖,皮肤上的褶皱是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深深印记。“很多人看到这幅画的第一感觉都是震撼,但有人看后惊叫起来,觉得丑得吓人。”谢楚余记得,一位70多岁的老师受不了作品中苍老的触目惊心,批评他说不应该画让人心里这么难受的东西,应该好好地画他的美少女。但有人却把《塬》提升到黄河母亲的高度:“不忌言黄土高坡贫瘠,因为是母亲曾经丰满的乳房。民族希望从生命之门诞出,闪烁龙的金光。”

  符号化在某种程度上是艺术家成功的标志,却也容易成为人们的定势思维。为此谢楚余被多次误读。

  广东省博物馆历史馆墙上挂着的巨幅油画《和辑百越》,出自谢楚余的笔下,画面展现的是公元前204年南越王赵佗建立南越国的史实,一百多号人物,有人身上披着蓑衣,有人手上捧着陶罐,有人肩上扛着犁铧,相貌神态各异,充满张力。却鲜有人知作者是谁。

  这幅历史画专门为省博物馆新馆开馆而作,为此,省博请来了全国专家作顾问。很多来自北方的专家一开始对谢楚余能否驾驭如此宏大叙事的题材抱有疑问,甚至有人直言,“谢楚余就没有画过3个人以上的画作”。最终广东专家力挺他承担这一创作任务。

  “我以画女性知名,出现画男性的作品大家就觉得奇怪,在这幅画里,我不但画了男性,还画了100多名男性,我想这可以抵上我画过的女性数量了吧。”谢楚余显然不愿意一直被定型化。至今,《和辑百越》还未署名,因为这位完美主义者还没有研究好南越王鞋子和部分衣服上的花纹。

  历史画创作无疑成为谢楚余绘画生涯的一个重大突破。“我没画南越王,可能就没有那么多人去了解我这方面的能力,”谢楚余称其属于那种不太谦虚的人,“我只是没机会画那种画,我怎么画不了呢。”

  历史画被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奉为最正统、最高贵的绘画题材,谢楚余希望未来可以多些历史画作品。

  今年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70周年。谢楚余选取了在英缅战争中,解救7000多名英国军人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团长刘放吾作为近期的笔下人物。刘放吾便是央视热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主角的原型。这幅新作将于9月3日在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

  人物名片

  谢楚余 广东汕头市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98—2000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曾参加依维尔古典油画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当代艺术新材料研习班。

  1989年起,先后在广州、台湾和新加坡、美国举办8次个人画展。1993年和2001年分别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交流及专业考察。至今已游历了五十余国。代表作有《春音》、《南国少女》、《陶》、《木板上的拳套》、《旅人》、《炫》、《荔乡女》等。

  谢楚余心水推荐

  广东省博物馆

  作为广东地区唯一的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在这里既可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又可重温南粤历史风华,领略岭南艺术魅力,概览广东自然景观。谢楚余尤其喜欢其中的陶瓷馆和潮州木雕馆,藏品众多,珍品无数,古代陶瓷器的收藏数量多、质量好,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堪居前列。而木雕实物也达200多件(套),代表着广东乃至全国的最高水准。

  侨鑫博物馆

  这是位于广州从化从都国际会议中心的一座大型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私人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艺术品有两万多件,其中三件镇馆之宝令人叹为观止。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