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地方动态 >> 正文
文人画家钝丁:在画中了解自己

  “我致力于画文人画最主要是为了继承和传承,我的安慰是我在很困苦的时候,低头安心画画,不想其他的,你会发现,你的画会安慰你,在画中你会看见自己的心态,里面会出现好多无形之形的东西。”6月10日,著名文人画画家钝丁作客珠海新闻网《名访谈》向网友讲述文人画的真谛。

  钝丁表示:中国传统文人画作品要体现画家本人的境界,这个境界是自己智慧的绽现,智慧要在静修中长养,以智慧明心见性。作画时就能够流露真性,盎然纸上,也就是释智遗形,收视反听的状态。从而心手相忘,达到无法而法,自我做主的发挥。真正的传统文人画画家必须修,修悟道三昧,达到文史哲、书法的高境界。如何流露真性即是深层躬身体证和发展传统文人画,而不是思维逻辑结构的人为造作。遵循所问,言断不能尽意,著言说、文字相。

  记者:现今对于文人画界定的说法颇多,也颇为模糊,究竟什么是文人画,您觉得该如何界定文人画?

  钝丁:文人画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中。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所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表现形式是诗、书、画、印,表现的内涵就是陈衡恪先生提到的四个要素,即人品、学问、才情、思想。这四个要素又要体现什么呢?体现境界和信仰,就是冯友兰先生提到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中国传统文人画不单是画面,不单是视觉效果,不单是六法楷模,不单是笔墨情趣,而是,溢於画外的“恍惚无跡”的感觉存在。CDn-WWw.2586.WANG它让人神往、冥想、耽思、物我两忘。这一切都要在四个要素的积淀中,经过静修智慧得以觉悟,人画一元,天人合一。如此境界,复归於书画,经世致用,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就是地道的中国传统文人画。

  传统文人画是文学性的、哲学性的,所以传统是因為它也是歷史性的,它不单纯是画的意义。传统文人画以文、史、哲的修养為积淀,以书法為主体、以书法演画法,是集诗、书、画、印為一体的综合人文艺术。传统文人画重笔墨不重形似,重内涵素养的流露和韵致,不重视觉效果。所以,有别于一般意义的中国画(非具上述个性的中国画)。                

  传统文人画作者,应该具备传统文人的素养和情操,特别是思想、信仰,不仅能诗、词、歌、赋、曲,尤要精到;要具备悠游化境的书法,流溢雅骨,要有文人余事的儒雅超逸、倜傥风流的画风。不能作诗属文,抄古人的诗文;不能写好的书法,华而不实,不能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自己的胸臆、情采,均不是地道的传统文人画。传统文人画还有更深层次的“天人合一”内涵。宗白华在美学研究中,他坚持认為,“西方绘画源於建筑,渗透著科学意味,而中国绘画源于书法,是一种类似音乐与舞蹈的节奏艺术;西方绘画是团块造型,而中国绘画是以线造型;西方美学具有一种主客二分的空间与时间意识,而中国美学具有一种天人合一的空间与时间意识。”

  在形式上,文人画应该包括诗、书、画、印。其内涵就是陈衡恪先生提到的四个要素,即人品、学问、才情、思想。画家好坏有区别,清·松年在《颐园论画》中说:“画师处处皆有,须分贵贱雅俗。不读书写字之师,即是工匠。”

  记者:文人画在传承到今天,除了继承古代文人诗书印画方面的才能,古人文人为人处事之道外,有没有哪些变化,或是新增了些东西?今天的文人画和过去的文人画有没有哪些区别?

  钝丁:今天的文人画和过去的文人画在传统的概念上应该没有区别。至于变化就是深度探索,在探索中去体认自己的自性。不要认为传统就是过去和陈迹,不要认为传统就是古老和迂腐,而是我们先民领先世界的前卫科学;不要认為它已落后于时代,不要认為它已穷途末路,是我们蒙昧走入了歧途,遗弃了它一百年,是科学的倒退。进一步探索空间和深度是修智慧,是修自己自性的释放,得大自在于书画中,书画才能显现字外之奇和画外之奇的“天人合一”。

  记者:您如何看待文人画家的孤独,在《不止于演绎古人》一文中,作者评价您“混如隔世”,您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自己是一个孤独的男人,在您看来,这种孤独是不是文人画造就的?

  钝丁:孤独,是现状形式上,相对于现实的多数因道不同而突现少数,传统文人画画家并不孤独,因为有坚定的信仰。

  对我而言,除画画之外,最好玩的事就是读书,读完了书就是写东西,写东西就是在面对着虚空说话,虚空是自己的本体,每天夜静的时候写文章面对虚空实际上是在跟自己交流,这是最有意思的。在静的修炼中起智慧,所有我们的生活必须简单。

  记者:我们可以看到,文人画在当今社会有很大的文化市场,文人画展出中也活跃著商业成分,文人画画家也不能脱离这个社会,那么文人画画家如何与时俱进,在保障思想出世之后如何让身体入世,这是否有所矛盾?

  钝丁:没有矛盾,因为真正的传统文人画基本上是禅的思想,《六祖坛经》里说“佛法在人间,不离世间觉”。作为传统的儒士文人的书画,也早已进入了儒释道一体的新儒学中——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经世致用了。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