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清初金陵画派的误导

湘君  傅抱石

湘君 傅抱石

观瀑图  文徵明

观瀑图 文徵明

梅花  金农

梅花 金农

  高水平的领军人物,有可能是开派人物,也可能不是,与骨干人物关系也可能是传承关系,也可以不是,随意性很大。Cdn-WWw.2586.waNg

  我研究“金陵八家”是80年代开始的,1984年曾发表一篇《金陵八家与画派》,针对林树中先生《中国美术简史》中“金陵画派”是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说法提出异议,明确表示“金陵八家”并没有形成一派。林先生的“金陵画派”无疑是受到赵氏首倡的“扬州画派”有直接影响。

  1992年马鸿增先生评拙著《〈吴派绘画研究〉的特色》一文发表于《美术史论》第3期,文中云:

  作者在“绪论”中首先为“吴派”正名。作者认为“画派”一词不能乱用,构成一个画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二是有共同思想感情及创作主张,三是有开派人物和师承关系。按照这样的标准,书中界定:吴派是明代中后期活动于江苏、浙江太湖沿岸地区苏州松江一带的一个最大的绘画流派,包括了沈周、文徵明为领袖的“吴门画派”和董其昌为领袖的“松江画派”。书中分析了吴派产生的社会原因,对于美术界存在分歧的关于唐寅、仇英是否属于吴派的问题,也从画风差异上作了明确的否定。以画风作为主要依据展开论述,这一思想贯串全书各章。作者选取这一视角是无可非议的。

  多年后的今天,马先生在商榷文章中以上述“构成画派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从“无可非议”变成了全盘的否定,他说:

  我和周先生在画派问题上的分歧在此前后也逐渐明朗化,对清代“扬州画派”、“清初金陵画派”、20世纪“新金陵画派”的认定,我们见解相反。他所持的标准是从中国古代画派概括出的三个条件:作品风格相近,传承关系一致,有权威性的开派人物。我所持的标准是遵从中国画派并参照国外画派概括出的三个要素:相近的思想倾向和艺术主张;相近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高水平的领军人物和骨干成员。

  这里,马先生将国外画派的自觉的人为地形成代替了中国传统画派的不自觉的自然地形成;将中国画派的开派人物和骨干人物徒子徒孙的传承关系改成了领军人物和骨干成员的上下级关系,领导和被领导关系。高水平的领军人物,有可能是开派人物,也可能不是,与骨干人物关系也可能是传承关系,也可以不是,随意性很大。将其地方画派特有的地方风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改成了“新的时代风格和鲜明的艺术共性”,将画派的学术性改成了政治性。

  马先生说:周先生说我“将风格不同的画家列为一派”,这是因为他将具体技法的传承关系作为“风格”的核心标准所致。

  马先生此言又差矣。我何时将具体技法的传承关系作为“风格”的核心标准?在《再论金陵八家与画派》中说得非常明白,这不得不让我重复一遍:

  绘画风格是画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画家由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色,这就形成了作品的风格。风格体现在绘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各要素中。个人风格是在时代、民族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但时代、民族的风格又通过个人风格表现出来。丰富多彩的现实,只有通过多种独特风格的画家的作品才能在绘画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由于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绘画欣赏者多样的审美需要,也只有多种独特风格的作品才能和它相适应。而风格则是流派产生的前提,没有画家的艺术风格,就谈不上什么绘画流派。

  这就是我十分强调在地方画派中地方个性“风格相近”最重要的原因。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