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寒酸尉”的寓意

“寒酸尉”的寓意

  任伯年曾多次为学生吴昌硕画像,有《无青亭四十岁小影》《蕉阴纳凉图》《饥看天图》,以及《寒酸尉像》(见附图)等。这些肖像,是两位海派艺术大师深厚友谊的记录,其中《寒酸尉像》最为精彩。美术界普遍认为,这是吴昌硕“一月安东令”的写照,真实地再现了他被举为小吏时矜持与谨小慎微的意态。然而,仔细研究却发现如此解读失之肤浅。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56岁的吴昌硕得同里丁葆元的保举(按照清代政例,秀才当县令,必须经举荐或捐纳方可破格),11月受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令,但仅一个月后,他便辞去安东县令。他当了安东令,似乎是荣耀的事,但为何吴昌硕日后常常以“寒酸尉”自嘲,他甚至还刻了一方“寒酸尉”印。那么,这幅任伯年为吴昌硕画得画像记载了一段怎样的史实,“寒酸尉”又有着怎样的寓意呢?

  近日查阅资料,无意中在内部出版的《苏州文物》1989年第一、二期合刊上,读到了曾一知先生的《吴门旧闻录》。曾家与吴家是世交,他幼年时常听父辈讲述吴昌硕的故事,“寒酸尉”便是其中的一则。cDn-WWW.2586.wanG于是他记叙了这样的吴氏旧闻:

  原来,吴昌硕刚到苏州时生活很窘迫,为了糊口,曾经在衙门里谋过一份维持治安的差事(犹如今天的住宅区保安)。每天夜里带班查夜巡逻,总是拖着大竹片穿街走巷,竹片在石子路面发出“嗒啦嗒啦”的声响,很有警示作用,令歹徒闻风而逃。查夜经过吴大澂家,吴家人往往请他进去坐坐,并以烟茶宵夜招待。久而久之,都称他“嗒啦老爷”,既显得很熟稔,又不无揶揄。吴大澂于同治七年(1868年)考中进士,历任广东巡抚、河道总督、湖南巡抚等,既是清代大官,又是金石学家、书画家,吴昌硕与他的地位十分悬殊。可是,因为护卫官绅之家而查夜,使吴昌硕有机会接近吴大澂。当吴大澂获悉他是秀才出身,又十分喜爱金石书法,不由动了恻隐之心,有意提携他。经过吴大澂的推荐,吴昌硕师从书法家杨岘学书法,到金石鉴藏家吴云家做门客,参加苏州怡园画社活动,与怡园主人、画家顾鹤逸先生结交,甚至一度成为吴大澂幕僚。尤其是在吴大澂领衔的怡园画社,他有机会与苏州的诸多书画家来往,得到他们的指点与帮助,眼界大开,技艺日进,为日后成为书画大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无论如何,初到苏州时带班查夜的经历,终究在吴昌硕心里留下了卑微的阴影。从他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他的心态:“达官处堂皇,小吏走炎暑。束带趋辕门,三伏汗如雨。呼传乃敢入,心气先慑沮。问言见何事,欲答防龃龉。自知寒酸态,恐触大府怒。怵惕强支吾,垂手身躯偻。中年类衰老,腰脚苦酸楚。”

  任何“寒酸”都是在与富贵阔绰的对比中产生的。尽管吴大澂待他不薄,仍然时时令他内心局促。不过,吴昌硕更有励精图治的坚强性格。正是怀有远大的志向,他才能坚忍不拔,成为一代书画大家。他的“寒酸”自嘲,恰恰体现了自勉、自励、自尊、自重。永远铭记曾经有过的那一段不得志生活,成了一股艺术探索的内在推动力。

  作《寒酸尉像》时,任伯年大约五十岁,吴昌硕已四十五岁。画家选取最能体现人物精神世界的外貌特征——没有顶戴的红缨帽,身穿葵黄色长袍,外罩乌纱马褂,马蹄袖交拱胸前。淡笔草草勾写面部,略加皴擦,神采毕现。这件传世名画,形象地刻画了有学识有才华的文人在那个时代的真实境遇,有讽刺,有同情,也有揭露。题款“寒酸尉像轴”,结合画上所题的长歌,内中寓意实在是耐人寻味。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