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之夏,我客古彭城徐州。在距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截稿还有近一个月之时,因考虑到暑假的其他安排没时间和环境进行创作,故在学校寝室的客厅里摆上仅几平尺的餐桌便“折腾”起来。在创作之前,我先整理了一下思路。首先,作品必须要有所依托,即取法问题。我的草书作品在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获二等奖之后,于取法上作了很大的调整。在近两年的学习中,我的草书主要取法黄山谷,兼以祝枝山。因此,在十届国展中我获优秀奖提名的作品即有山谷意象。其次,作品必须要有时代感,在形式构成等方面必须要有新意,时代感包括书法本身的时代审美取向和对形式美的追求。我在创作这件作品时,打破了常规的章法构成,把题签安排在作品的左上方,在传统的手卷题签中是没有这样安排的。另外,作品还穿插了胭脂色的小楷题跋和涨墨篆书的落款,使作品富于变化,增强了视觉效果。再次,作品要有一定的语言特色。我的作品以山谷、枝山为基调,主要取其“点”,以“以点取胜”的思想贯穿整个创作过程之中,因此我的草书作品“点画狼藉”,或许这就是一种语言方式。cDN-WWW.2586.WaNG
去年11月,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我在欣赏了十届国展获奖、入展的作品后,感到受益匪浅,对自己的作品所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我觉得自己的创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其一,对传统的学习不深入,缺乏高古之意,用笔简单,变化不丰富;其二,“书写”意识不强,过于刻意做作,没有自然率真之趣,这或许是看印刷品太多而导致的。
十届国展获奖只是我书法生活中的一个“点”,至于今后该怎么去把这一个“点”塑造成一条“线”,我觉得还是随着生活中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一切随缘吧!(李茂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书法教师,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获优秀奖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