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武彩墨作品
认识崔光武是从他军人时期大量写实风格的油画作品开始。他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在军营度过了20余年,长期在部队从事舞台美术及艺术创作。这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经历,使他成长为一位有着扎实绘画功底和专业创作能力的青年军旅画家。2004年,他的油画作品《抹不去的回忆》入选全国十届美展,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7年,其油画作品《共和国第一车》入选“纪念建军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大刀、长矛、军号、电台、马灯、炮弹、手推车……这些革命文物都是红色记忆的象征符号。崔光武的写实不像很多画家那样依赖照片,而是一直坚持从实物出发、从生活出发,通过深入观察、揣摩、体会和思考,一方面把握对象内在的结构、明暗效果、色彩搭配等形式关系,另一方面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炽热的精神情感寄托在朴素的写实性物象之中,在不露声色中进行艺术的表达,充满形式与内容的张力。同时,崔光武始终坚持从绘画的本体出发,运用生动活泼的笔触塑造意象,不是为了写实而写实,而是因“意”塑“形”,意到即止,决不做无谓的细节描摹以炫耀技法。cDN-wWW.2586.WAnG
本以为崔光武会沿着这样的路径“稳步”发展,但当他把其彩墨作品拿出来的时候,一幅幅重构的历史经典画面、饱满绮丽的构图、圆活爽利的用笔、斑驳恣意的色彩……令我眼前一亮,我直觉到这是一次大胆的艺术探索行动,如同渔人轻点一篙从陆地一下来到江河一样,这一“跳脱”,求新求变的探索、创新意味深长,呈现出写实艺术语言的浪漫特征,表现性前所未有地强化,同时也是其时光与历史叙事主题的大幅度深化。
崔光武早年曾习水粉、水墨。他选择彩墨这一与油彩颇为不同的材料作为探索的媒介,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在感觉和材料上选取的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崔光武这组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古代特别是汉代的画像石(砖)和唐代壁画。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认为,汉代艺术“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相反,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汉代画像石(砖)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特征,也成为崔光武艺术的重要诉求之一。敦煌及其他地区发现的唐代壁画,瑰丽奇伟,特别是在时间的侵蚀下呈现出斑驳陆离的画面效果。崔光武敏锐地抓住这其中的玄机,并挪移到自己的创作中,强化了画面的艺术效果,扩张了形式构成的自由空间。经过这样的提炼,崔光武的艺术语言更加丰富、有力,画面隐去了所有细节,甚至人物的面容,色块斑驳,形象若隐若现。
时光叙事是崔光武艺术哲学的主线,从革命主题到古镇风景,无不讲述着光阴与生活的故事,讲述着生命的历史。从中国人集体记忆中的古代历史画面到“文革”宣传画,再到当代人物形象,历史跨度很大,帝王、侍臣、宫女、佛陀、胡人、车马、兵戈、军阵、狩猎、乐舞、华服……蒙太奇式地叠映成氤氲弥漫的古代历史情境,如同当代人对古代的梦境,鲜明却又迷离,沉淀成集体的记忆,令人不禁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抚古今于须臾”的哲学感喟。
崔光武的绘画向人们透露出其未来发展的信息。他将以此为标志,开始艺术征程的全力加速,跨越式进入个人独特艺术世界的全面构建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