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阙楼图》:壁画当中的皇帝梦

\
《阙楼图》 

  1971年,陕西省乾县乾陵乡韩家堡村,有一座恢弘的墓葬出土。它地下全长100.8米,墓道的规模几乎同乾陵相同。内部结构又极为复杂,有6个过洞、7个天井、8个小龛、前后甬道、前后墓室八部分组成。是迄今发掘的规模最宏大、等级最高的唐墓。墓中的陪葬品十分丰富,壁画规模巨大,有40幅之多。内容更是涉及仪仗队、青龙、白虎、城墙、阙楼、伎乐、男侍、僮仆、宫女、畋猎、驯兽、饲禽……金碧辉煌,场面壮观。

  到底是怎样的一位重要的人物在此安身?

  墓葬的主人是懿德太子,全名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嫡长子,曾经被高宗立为皇太孙。公元684年2月,当上皇帝仅仅两个月的李显,被其母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李重润也被废为庶人。公元698年,已经76岁的武则天意识到需将皇位交还李氏,便召回李显重新立为皇太子,李重润也被立为邵王。然而好景不长,3年之后,因为有人向武则天告状,说李重润和妹妹李仙蕙背后倒武则天养面首的八卦,使本就疑神疑鬼的武则天大发雷霆,将年仅19岁的懿德太子送上了断头台。CDn-wWw.2586.waNg

  后来,当李显在大臣的帮助下再次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之后,他首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追封爱子李重润为懿德太子,将其重新安葬。而且这墓葬还是依帝王制度修建,所谓“号墓为陵”。在唐代算是首开先例,规模也是绝无仅有的。

  墓道东西两壁两幅精雕细刻、装饰华丽的《阙楼图》,其中所描绘的,是非同一般的三出阙,等级最高的一种礼制性建筑,只有皇帝才可以享用,往往也是帝王居所的标示性建筑。唐中宗的良苦用心从中不难看出:虽然贵为皇帝,当年的他却无法保护自己的爱子,这一定是一件让他终身扼腕的憾事。而他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懿德太子能够在另外的一个时空,在这样一座虚拟的皇宫里,享受着他未曾实现的皇帝梦吧。

  《阙楼图》是非常精彩的古代建筑艺术的写实作品。它画面壮阔,以山峦树木为背景,周围绘城墙和即将出城的仪仗队。阙,是宫门前的标志性建筑,夹门而建,高大宏伟,自上而下,由屋顶、屋身、平坐(古代建筑名词,即复道,阁道。与后世楼前的望台相同,外设阑干)、墩台四部分组成。屋顶为庑殿式,上有鸱尾,屋檐出檐深远,上画出筒瓦和滴水,屋檐下有飞檐和椽子,长度基本相等。屋身面阔、进深各三间,周围有回廊。平坐分两部分:一是单钩阑,阑版上画出蔓草花纹;二是平坐斗栱。墩台为砖土结构,中间用长方砖砌成,周围有忍冬蔓草花纹,并有明显收分。

  据专家研究,阙楼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除了是三出阙,属封建帝王等级外,第二个特点是,它墩子华丽,画面上楼身的平面布局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是平坐节柱子,栏杆接点及撮顶上饰金铜饰件;四是出檐远,头栱比例大。

  阙楼图上的直线用直尺和木枝画出,长度达80厘米。这种直尺应该就是界尺,故而王振德先生认为,懿德太子墓阙楼是“工谨细巧、雍容典丽的初唐界画”。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