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用画笔解剖万般灵魂——读张志伟人物肖像画

  张志伟是个奇特的画家。他人生过了50岁,才拿起画笔。左涂右抹,从题材到画法,都独具个性,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正如他在自己的《人物肖像画集》前言中说的,“个性及特点,是画者及其作品的生命;通过作画表达思想,是画者及其作品的灵魂。”他所画的许多肖像画与众不同,自然引起行内和社会的广泛注意。
 

\
 

  前路茫茫(油画) 张志伟 作

  张志伟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经历过社会的扭曲变型和各种“左”的磨难。他自小喜爱文学写过一些散文作品,参加工作后在大国有企业当过干部经过几十年体制内的打磨,还有就是他自小就在骨子里生长的酷爱艺术的细胞(他几十年喜爱与绘画有亲缘关系的书法;早在1995年就在艺术市场上,以敏锐的嗅觉和决断的果敢为单位竞得有文物价值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都是明证)。这一切的混合孕育,长成了今日画界独特的张志伟:关注下层人物命运,善用色彩斑斓的形象解剖刀,去解剖各式灵魂。cdn-WWW.2586.WaNG画法独特,另辟他径,讲求个性不怕艰难目标明确地照着自己的心性走。

  这就是张志伟!他只用了不到几年的时间,在给我们创造和展示的人物肖像系列中,有煤矿工人、地震幸存者、民工,有名媛、富婆、老妇,有柬埔寨男人、黑人,还有帅男、少女、医生和教授……人世间七十二行,不止七十二种嘴脸,不止七十二种活法。各种交情、交往、手段和花招;个人的机缘、苦乐、进退与矛盾;前途的风流、落泊和慨叹……张志伟用他的画笔,作着深刻而富有新意的解剖。一幅幅造型各异令人忍俊不禁的脸孔下,一把简洁而富有思想力度的文字刻刀,勾划出各式灵魂——

  “他那么高官,那么有权,那么受尊重,说得那么好听,怎么转眼间就变成腐败分子?”

  ——《白帽君子》

  “在酒桌上办公,在办公室闲聊。吃用不需破费,升官才要花钱。孩子把玩具当朋友,我把朋友当玩具。”

  ——《部门领导》

  “三人共一张脸,是谁丢了脸?借问商家何在,可有脸面出售?”

  ——《脸皮》

  “退休之前的等级是按职务的高低划分的,退休之后是按血压、血糖、血脂的高低划分的”。

  ——《退休之后》

  “井下,黑呀!”

  ——《煤矿工人》

  随手拈来:这白帽子下贪官的脸;故意把脑袋削得尖尖的部门领导;三张脸皮压缩在一起实际上是没脸皮的人;还有恐惧无奈即将下井的煤矿工,这一张张不同形象的脸孔,依靠画家的思想穿透力直指灵魂。难怪在画展中打工者连称“看得懂”并久久不愿离去。因为这些看起来好像是任意涂抹的画作,其中注满了画家的“满腔情”,洋溢着作者的爱与恨,和对社会各式人等的冷峻思考。

  从这点出发,我认为张志伟的画厚重而又充满新意,富有担当精神。关注现实和下层人的命运成为他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表现城市拆迂的《钉子户系列》,唐福珍式的拆迁户,拖着疲惫的身驱,无奈地望着轰隆隆地开过来的推土机……在这里,同情和抗争、痛苦与呐喊,无声的泪水会从每一位观者的心头涌出。在这里,一切线条和技巧都显得次要了,观画者的心变得如此沉重。他的另一幅《黑人》,画面上是一个黑人的特写:粗壮的体魄,含蓄愤怒的眼神,配文写着“我也要进驻华尔街”,两年前的预言变为今日的现实,证明了张志伟深邃的眼光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在张志伟看来,素描、色彩等技巧和基本功当然重要,但他明白,一切成功的画作,首先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其蕴藏的灵魂和思考”。从这一理念出发,他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注重关注现实;挖掘画面与众不同的深刻内涵;用自己之长——文学家对人的思考为导火索,去导引观者的思维,达到思想与形象的统一后引爆。从这个角度来看,基本功对于画家应该不是唯一的(但得承认是画画的一个基础)。因此不能说没有学过画画的人就不能画画,就像识字不多的高尔基和高玉宝都能成为大作家一样。张志伟的作品,蕴含有深厚的思想,画法和色彩上充溢着童趣和大胆的想象;张志伟还很顽强很聪明,在题材和画法上坚持按自己的心性走。他说,他的主要的老师在各大博物馆和欧洲的美术馆里。他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大胆用色,采用变形、夸张、幽默、诙谐和漫画化等方法,给人以全新的形象的艺术享受。翻开一部美术史,可以看到,画家画到一定的时候,无不在画学养、画思想,技巧都退其次了。张志伟深谙这个道理。

  张志伟的画,尽管在造型上还略显稚嫩,色彩运用上有时不协调,还不成熟,但难能可贵的是,画中透发出强烈的个性,有自己的追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力求表现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画面求简洁,对客观事物大胆取舍,主观思想大胆强调。善于运用明暗对比色调,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总之,他的画有强烈的视角冲击力。

  我相信,如此自信地走自己的路的张志伟,凭着他的执著理念和艺术眼光,只要假以时日,在绘画技巧上不断磨炼,其色彩和造型会日趋成熟,攀上人物肖像的新高峰。

  (作者为资深报人、高级编辑,报告文学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