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天衡拍卖之海派绘画的饕餮

\
张善孖 仁凤披丹冈
 

  在天衡拍卖所有推陈的专场中,耗费心思最多的当属“旧时明月——海派绘画精品专场”。作为引领艺术品界的二级市场,除却其经济价值外,真正的艺术价值才是首要关注的,也最能代表我们在选择拍品时的态度和立场。

  其中,不乏老海派的引路人任伯年《紫藤鹧鸪》、吴昌硕《幽兰柚实》,以及题材稀有的张善孖《仁凤披丹岗》,郑慕康大幅《松壑听瀑》,多次出版的潘天寿《无边春色》等。珍贵如黄宾虹八十九岁所作《黄山峭石》,旅美实业家周之冕之子周庆棠旧藏的张大千《停琴听阮》,中为西用的林风眠《芦荡雁舞》,以及朱屺瞻早年的《湖山佳境》。再有着名国画大师谢稚柳、陈佩秋伉俪的《秋山雪霁》与《木叶珍禽》,并及程十发先生的《一叶报秋心》等佳构,更是夺人眼球,是为海派绘画的饕餮。

  张善孖《仁凤披丹冈》

  张善孖以走兽见长,尤擅画雄虎勐禽,亦能山水、人物,用笔能粗能细,能工能写。其工者用笔细緻入微,写者则水墨淋灕,笔力豪放。cDN-Www.2586.waNg艺术上写生最为突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画风工整而刚劲、真实而诗意昂然。先生爱虎画虎,少有花鸟作品。是帧为画家42岁时作,一隻雪白的凤凰雄姿非常,立于朱红色的石上,白色与红色交相呼应,精彩绝伦。再配以墨竹统一整个画面,更显稳重大方。凤凰用笔细腻,造型精准,姿态奇异;石头沉厚博大,色彩浓鬱;墨竹则以中锋写出,笔不到而意到。先生在创作中协调画情、画理、画趣之关係,他认为情和趣是画家自身的感情。中国绘画传统是注重写意的,不拘于机械地再现对象,更要把握对象的精神气质,着意于创造意境以感染观者。要画得引人生情,画家要先自动情。既脱胎于景物,而又不拘于景物,臻于神遇迹象,笔参造化。此作虽是花鸟作品,从画面气息、书法的刚劲俊逸亦能看出画家的民族精神。可以说先生的绘画雄健与俊美兼而有之,在其五十多年的人生当中实属难得的代表作品。
 

\
潘天寿《无边春色》 
 

  潘天寿《无边春色》

  潘天寿先生以其独特的人品、艺品为世人所仰慕。先生对中国传统绘画作出了卓越贡献和深刻影响,堪称近百年来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艺术大师。潘天寿总体艺术风格可概括为“四胜”,即画以奇胜、以险胜、以笔胜、以深刻的金石功夫胜。他运用深厚的传统功力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体现了画为心源之文有别于自然之文的见地。他的花鸟画造诣最高。他在花鸟画方面有破常规之举,构图新奇、壮阔,佈局敢于“造险”、“破险”,运笔苍劲泼辣,用墨注重黑白对照,笔下花鸟极富生命力。他还把花鸟画和山水画巧妙的相结合,将明清以来的传统大写意精神内涵和情感特徵融入其中。细观这幅潘天寿的花鸟画可见画中用笔柔中有刚。从他对用笔的形式美的主导要求来说,他偏爱线条的刚健、厚重,古朴、凝练、生涩、老辣、稚拙。讲究骨气美,是他用笔的第一个特点。潘天寿用笔的骨气美,是通过力、刚、势三方面的因素体现出来的。其次,在用墨用色上,他主张以清楚、明朗为要。他用墨粗放泼辣,喜用焦、浓、泼、破、积之墨,使其浑厚华滋苍鬱淋漓,层次多变。潘天寿的画空白多,所以他用色讲究统一中的对比,多用透明色,使色不碍墨,墨不碍色。通常以花青,褐色为主适当掺以朱色,力求曲雅古厚,清新明快。
 

\
张大千《停琴听阮》
 

  张大千《停琴听阮》

  就近百馀年中国山水画发展轨迹来看,中国山水画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以及西方绘画的冲击,在中国山水画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与看法,而张大千先生则以石涛为自己的艺术楷模,重视传统,师法自然。他晚年大胆变革,创作出了震惊世界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从张大千在山水画上的艺术成就来看,他的山水画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各个时期的艺术追求和艺术上的变化非常明显。通过对张大千先生山水画作品的研究比较,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代大师的成长创新之路。山水文化延续至今,一种文化的存活与延续,不仅仅取决于文化本身,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往往是许多非文化因素在深刻影响、制约、改变着文化的走向和命运。从生物学角度看,文化更像一种生存方式或本能的生存行为,文化对人的生存意义,对生命在时间意义上的过度,都使文化在深层脱离不开生命功利的色彩。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值得当代人肯定的, 张大千的山水画创新于文化生态背景之下,受到当时文化的影响, 从传统走向了现代,形成了其独具特点的现代青绿山水。张大千先生山水画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受到敦煌壁画的影响。敦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之大成,横跨了北魏至元一千年多年的绘画史。他对北魏到元代的敦煌壁画进行了深入地临摹学习,这对他后来在山水画上的创新产生更是影响深远,使其对中国的传统绘画有了更加深入地瞭解。他虽然重视传统却“师古而不泥古”,具有创新精神。画中参天的巨松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在构图上已与古人有很大差别。树叶茂密,姿态端正,旁边一棵杉树协调的衬托松树。泉水萦绕着层峦迭嶂的山石,缓缓而下,流到树下的两位高士身旁,虽彷赵文敏,但已与赵文敏完全不同。高士身着白衣,一位倚琴,一位弹阮,互相唱和,甚为惬意。画面以小青绿设色,清润秀雅,泉流、溪水尤为生动,画水之处用笔精巧,夹叶树枝笔笔精到。可以说这件作品是张大千的艺术达到了画理与哲理、 美学与艺术、感情与物态的完美统一的山水佳作。
 

\
郑慕康 松壑听瀑
 

  郑慕康《松壑听瀑》

  郑慕康先生自幼喜爱绘画,早年为其姑父经营的香烟厂画了两张广告画,备受人们的称讚,使他立志走职业画家之路。18岁时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洋绘画,从此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毕业以后拜海上名家冯超然为师,专心从事中国画创作,又经常去冯超然对门的大画家、大收藏家吴湖帆处观赏历代名家名画真迹,遂眼界大开,艺事大进。不久就在高手林立、名家辈出的上海画坛佔有一席之地。这幅郑慕康的作品是他彷吴门画派画家文徵明的小青绿山水画作品。文徵明的山水画属于细笔风格,兼具文人画温润典雅的特性。郑慕康惟妙惟肖的把握住了临彷文徵明山水画作的神韵,故颇得原画三昧。在具体描绘上,近景曲水流觞,书斋掩映在密林之中,林间水边有两三高士正高谈阔论。林外便可遥见远处山路盘旋,峰峦起伏,瀑布溪水在山谷间倾泻流淌,更远处写没骨山起伏。全画山石以赭石打底,山头罩染石青石绿。树木穿插夹叶,点叶,松针。文人小青路设色自元代赵孟頫,钱舜举绵延而下,设色清润雅致,既得大青绿的气势与亮丽,又兼具文人格调与品位,雅俗共赏。郑慕康的这幅小青绿即很好的把控了文人小青绿山水画设色对于雅致的要求,故展观再三,画面内容丰富充溢,令观者留连再三。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