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我谈书画 >> 正文
李吉会:画于意而归于笔

画家李吉会

画家李吉会

  李吉会先生的职业是国家一级模拟专家,之前攻读的是油画一科,如今则术在工笔人物一门。

  而当回到家中的画室,李先生便遽疾以另一种心情专注在了自己的画中,以笔墨之灵,开拓胸次。工笔与写意之不同,在于笔笔送到,丝丝入扣,而不可意到笔不到,笔到墨不到,故此需用极为平和温婉、措置裕如的心境处之。仕女的面部手部先以细线淡墨勾勒,再以层层罩染,圆润勾称、透彻光洁是其最佳效果。发际处的晕墨,从浓到淡,直至无痕,而脸部的三白,早已不是仇英唐寅、冷枚改琦模样,而赋予了时代笔墨。朱膘有,却未酡红,藤黄有,却非病容。嘴唇处,洋红勾线,汪笔水涂,可谓存心恭而落笔松。见到李先生笔下的仕女,便会宋玉似的诵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感慨,便会曹植似的诵出“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渌波”的喟叹。

  最是那衣纹的形态,确定了躯干的体置,迎合了动式的表述,虽是游丝描,又略加了顿挫,飘逸兼具质感。轻重快慢、起落俯仰间,便有了灵便不滞、活络回旋的完善。腕若虚灵则能折变自如,笔如截揭则能形不痴蒙,而工笔所忌,巧率则轻浮,稚拙则板结,力劲则苍老,薄弱则脆软,分寸之拿捏,尺度之把握,十分的不易。CdN-wWw.2586.wAnG虽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却能如锥画沙,屈金之柔,骨法用笔于写意工笔皆然,淋漓洒脱、遒劲蹁跹岂止在写意场合。用笔不劲不弱,便可得笔之气也,用墨不滞不滑,便是得笔之趣也,不得此法,淡雅则枯涩,老健则重浊,细巧则怯弱。与灵动的线条形成对比,其衣色的厚重沉稳,或朱砂,或石青,或黄丹,或石绿,满幅的雍容大雅、富丽堂皇由此产生。其色无出墨线框外者,且与之又无间距,既匀称无接笔痕迹,又无枯涩干燥之象,皆因其罩染时快而稳,毫无慌张不堪之状,当其下笔风而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而蛤粉笼罩出的薄纱,烟笼寒水月笼沙,半明半暗,影影绰绰,刹时有了诗的朦胧,词的缱绻。衣饰边纹则多以几何锦铺之,图式与其用色皆存汉唐古意。但在衣纹起伏处,图案纹饰又随之折叠,而古画中的衣饰是不受卷折约束的。

  画立于意而归于笔,意在笔先,笔尽意足,对于工笔何尝不然。寥寥数笔、大境已然的效果对于工笔画却是以另一种格式出现的。得其精而忘其粗,取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画以得其形为难,而人物则以神明为胜,明人李日华在《广研斋笔记》中曰:“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其韵其性,在李先生笔下,不是因形无纤微之失而神当自来,而是因画境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其韵其性,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李先生当发于意者。而更进一层,便是发于无意者也,此境虽高蹈,李先生却还在孜孜求索,矻矻追寻。

  从模拟到工笔,其特点皆在真实与细致,然此真实非彼真实,此细致非彼细致。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五日一开脸,十日一罩衣,非五日十日成一脸一衣也,在于画时的意象经营,删拔大要,凝思形物,且于要处著精神。学画可以养性情,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每静坐画室,忘怀万虑,李先生手下的玲珑剔透、光趟细密,便会青烟一缕,引人入妙。借笔墨写古人今人,而能薰陶怡性、卑以自牧者,岂止写意泼墨,工笔也然。

  李吉会简介:1959年出生于山西太原。国家一级模拟专家。中国名人书画院研究员。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师从山西省画院党支部书记、美术耕耘主编赵靳先生学习绘画。1978年考入山西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师从著名教授刘剑青先生。1982年毕业后致力于油画创作,八十年代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

  李吉会作品欣赏:

高君宇

《高君宇》

北方佳人

《北方佳人》

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

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