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我谈书画 >> 正文
“抄袭”的艺术
  10月5日的苏富比拍卖使很多人知道了曾梵志,他的作品《最后的晚餐》拍出1.8亿的价格。但是,前几日,有新闻报道其作品《豹》与《兔子》涉嫌抄袭。     这两幅作品分别创作于2010年和2012年,前者挪用了阿尔布雷特·丢勒的《野兔》,后者借用了美国摄影师斯蒂夫·温特(SteveWinter)的摄影作品《风雪之豹》。
  “抄袭”的艺术 左图为曾梵志《豹》,右图为斯蒂夫·温特的《风雪之豹》。     这两幅作品是抄袭吗?看起来,两者与被借鉴作品几乎一模一样。但是,曾梵志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之新的构思,并重新诠释。     同时,在高古轩的官网上,关于曾梵志第一个英伦个展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话:“本次部分展出的画作灵感源自阿尔布雷特·丢勒的素描。”《兔子》就在这次展览的陈列名单中。     据报道,油画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与抄袭、临摹所不同的是,再创作赋予了原作新的主题。     艺术史中不乏艺术家借用他人作品原型进行再创作的例子,尤其是以神话、宗教、历史题材为主的创作,如《沉睡的维纳斯》、《哀悼基督》、《圣母子》等。然而,总观艺术史,对于已存艺术品的再创作多出现于现当代。CDn-wWW.2586.WanG
  “抄袭”的艺术
左图为马塞尔·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右图为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又被称为《永恒的微笑》,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作之一。马塞尔·杜尚的《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是达达主义的代表作品,字母L.H.O.O.Q,在法语中是淫荡、污浊的谐音。马塞尔杜尚在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基础上,加之以胡须,他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戏弄,表明了他渺视传统、无视约束的态度。   “抄袭”的艺术
左图为弗朗西斯·培根《尖叫的教皇》,右图为委拉斯凯兹《教皇英诺森十世》。
    弗朗西斯·培根于1909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并在英国长大。他的作品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但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变形扭曲,常常给人造成不快的感觉。其代表作品《尖叫的教皇》根据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改编。     安迪·沃霍尔被称为美国波普艺术的典型人物,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莫过于其一些列的名人肖像丝网印刷作品,如艺术作品中的毛泽东、玛丽·莲梦露、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经典形象都成为了他创作的题材。同是波普艺术家的英国艺术巨匠大卫霍克尼在其早年创作中,多取材于广告、杂志、画报中的人物形象,如创作于1964年的《贝弗里山庄淋浴的男人》。在他认为,这只是的一种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很多艺术巨匠们都借用了他人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只是被他们作为创作的题材引用,根据这些题材所完成的艺术品必然与原作有不同的主题。     艺术一直是“抄袭”的艺术,“抄袭”自然,“抄袭”生活。这种“抄袭”是在运用自然事物的基础上,加之艺术家的思想,从而变为一幅作品。张璪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当作品不具有独立意义时,就变为一种单纯的临摹作品。是随意而临摹还是意在追求与原作的相似度,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如同冯承素与褚遂良的所临摹的《兰亭序》之对比。前者受唐太宗之命制作《兰亭序》摹本,先勾勒外廓后而提案墨,故相似度极高,相对来说,后者更多的融入了个人书法特征。     模仿自然可以,模仿艺术完成品就不可以了吗?可以。但需要有一种新的诠释。(文/一盅 责任编辑/曹亚楠)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