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我谈书画 >> 正文
和美之音——“图腾”对“走兽”题材创作的启示
和美之音——“图腾”对“走兽”题材创作的启示
《翘首以盼》 唐云辉

和美之音——“图腾”对“走兽”题材创作的启示
韩 《笔写灵骏图》 顾宝兴

和美之音——“图腾”对“走兽”题材创作的启示
《惊》 钟基明

和美之音——“图腾”对“走兽”题材创作的启示
《情顽不息花》 张根宝

和美之音——“图腾”对“走兽”题材创作的启示
《秋如梦》 唐云辉

和美之音——“图腾”对“走兽”题材创作的启示
《午夜》 蔡育贤

和美之音——“图腾”对“走兽”题材创作的启示
《孺子牛》 任耀义

和美之音——“图腾”对“走兽”题材创作的启示
《杨柳青青轻烟凝 》张根宝     首届动物专题画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课题,我们是否可以将动物画作为一种原始“寻根”的导向?呼唤天地人和,呼唤世界圆融。CDn-Www.2586.wANG以朝圣者的姿态,呼唤动物画的终极意义和价值;以内在的纯粹,来营造出天人合一的哲思氛围;以一种深入独到的眼光,剥落图腾厚重粗糙的外壳,找寻到了一条可以塑造可以遗传的血脉,并且轰轰烈烈的发展为现代民族文化层面上的精神内涵。真正的“好”画其实与准确无关,它只和“内在”有观照。而这种关照在现在看来,需要被迫切激活。“图腾文化作为形成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的原始积淀层,那里有民族文化之元,那里有民族灵魂之源,那里有人性之本真。”     古往之作,五代佚名画家《丹枫呦鹿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和《秋林群鹿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掩映于秋日如火的枫林中机警的鹿群,那是静穆的伟大;韩《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形态各异、温厚老成而筋骨劲健的五头牛,那是高贵的单纯;南宋法常的《松猿图轴》,那是禅意的本真。     《宣和画谱》走兽画所提及“任重致远”便是和美之音的方向。唐韩《照夜白图》,御马嘶鸣、四蹄腾踏,具备撕扯不屈、毫不妥协的孤傲与倔强,非犬羊猫狸近人之物。即使是犬羊猫狸,也自有他的高贵和不拘。     从“兽性的卑劣”到“人格的崇高”。人将体验世界之后的“想法”存进绘画,画面才会变得丰富。不是单纯的描述,而是需要借助于其形象达到某种心理暗示,观众与画家具有同样的联想习惯。这里不说技法,只说精神上的节奏表达。在走兽画中制造由“崇高”情感发出的节奏,最终使观众进入崇高的精神状态。     形,是一切,是现实中的“真”形,也是意向中的“造”形,是为表现情绪所造出来的有思考性的形。题材并非为“形”所约束的观念,不要误以为“画得好”的唯一方法就是“画得像”。以图腾为例,图腾是母系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产物,却被氏族成员认为是与其有血缘关系的祖先的化身和转世,因而尊崇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其中包含一种态度,对生命体的一种态度,也是对生命体的崇高的积极回应。我们至今对那些图腾存在敬畏。不是文物的问题,而是附着于文物之上的精神向往,都是意识的象化和对象的神化。     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本身,就是进行一次心灵上的艺术化蝶。面向图腾,在民族之元的基础上探究图腾的现代精神意义,实现了对图腾原型的反叛和再创造,激活了古今对话的机制,复活了一个古老的时代,寻找丢失内在的一方本性纯净。     由上海书画院主办、上海壹号美术馆协办的“和美之音”——首届上海动物画展近日在上海壹号美术馆举行,这是首次以动物为专题的画展。     上海六位擅长动物题材的中青年画家蔡育贤、钟基明、任耀义、张根宝、顾宝兴、唐云辉,分别以狮、虎、豹、狼、牛、猫、蛇、鼠、马、羊、犬、猴等动物作为创作题材,精心描绘,作品展示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和静美。展出的60余件作品中,蔡育贤画的狮、虎、豹等俊逸秀美,钟基明画的猫形象生动,张根宝画的松鼠灵动可爱,顾宝兴画的马俊朗逸气,任耀义画的牛情趣横生,唐云辉的拟人犬画充满情感。     6位画家的作品,代表着海派动物画坛的中坚力量,同时也开辟了海派专题画展的新风貌。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和美之音》画册同步发行。(舒华远)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