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我谈书画 >> 正文
能凭翰墨寄真情
    张文成     《鱼乐图》 纸本水墨 50×75厘米 1994年     张文成     《田园金风》 纸本设色 68×136厘米 2013年     陈大章     张文成是我比较熟悉、喜爱和关注的一位画家,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二:其一,不客气地说,我是看着张文成长大的,因我和他的老师傅石霜相交甚好。故对张文成的成长,尤其是艺术方面的成长可以说是十分了解。其二,他为人坦诚、随和,对书画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以及近几年来在书画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尤为人称道。     “苦难是一笔财富”,用在张文成身上再恰当不过。16岁还是一个孩子天真烂漫、懵懵懂懂的年龄,张文成就已经进了工厂,承受了一个成年人所承受的重担,每天4人一组扛着直径0.33米粗、四五米长的铁管子来回往返数十趟,一天下来骨头都散了架似的。然而就是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他却没有丢掉自己的梦想——当一名画家。cDN-www.2586.wang每天晚上,在别人进入梦乡时,他却一个人跑到工厂外的路灯下,蹲在路边,用铅笔头在废纸上画上一阵子。5年的工厂生活非但没有使他放弃梦想,反而使他增加了对绘画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锻炼了他对景物和生活的观察能力、速写能力。     也许是机缘巧合,上世纪70年代,张文成经人介绍认识了笔者的挚友傅石霜(傅石霜是齐白石弟子,在齐派艺术方面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画家)。看了张文成拿来的画稿后,傅石霜对其大加称赞,并决定收张文成为徒。也正是从那时张又成才真正地系统地学习了技法、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知识,这是他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转折。     张文成这几年在书画界声名鹊起,令同辈人叹服。其实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这也在情理之中。先天的秉赋、持之以恒的艺术追求以及傅石霜的言传身教,这些对他艺术发展有重要的裨益。观其作品时不难发现,他的作品都很重立意,每幅作品都经过缜密思考,无论是构图、造型、色彩、意趣都经过反复推敲,画里的一枝一叶不见草率,构图讲究有境、有情、有趣。它秉承了前贤的真传,又独具自己的创作,以多变又统一的笔墨,组成点、线、面的虚实相间,使其作品独具一格,这也是他取得今天艺术成就的原因之一。     张文成的画追求饱满、厚实,画面洋溢着浓重的生活气息。在他的画作中,花鸟、果蔬里亦有傲风傲骨、蓬勃向上之精神,而谷物也充满了丰收喜悦之意境,他的绘画作品中无不体现出一种积极、拼搏向上的精神。他以自身的情感与意识,删繁就简,采用想象、夸张、概括、精练的笔墨写意手法,以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赋予绘画作品以新的审美特性。这是其二。     其三,对传统艺术中同类或相近题材的精神的继承、借鉴,使他在艺术上有厚实的传统基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张文成深谙其中的道理。一个艺术家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一种是内在风格;一种是外在风格。内在风格表现在笔墨、情趣、意境上。外在风格表现在题材、造型、形式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在原有的写意手法基础上,大胆突破传统笔墨束缚,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革新观念,实现了个人艺术的新飞跃。     在艺术素养上,他强调画内功与画外功的结合。他认为,画内功虽然是艺术专业的基础,但是衡量艺术家画作境界的高低,最后还在于画外功,即艺术家的人格、精神及文化素养。他通过几十年的求索创新,积累了丰厚的底蕴,在他的艺术创作中,由心传笔、由笔传墨,达到了笔墨传神的艺术效果。     其四,张文成对身边朝夕相见的花鸟、蔬菜等动植物的观察细致。他所作的花鸟、瓜果等绘画作品,无不是色泽、结构、意境、情韵交相融合,呈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艺术风韵,长期的笔墨生涯与潜移墨耕,使其作品不仅深沉,而且情韵悠远,还表现出他对生活的全方位了解、体验和对生活的积累。这便是他笔下的花鸟、瓜果的独到之处。     他的作品并不复杂,只是紧紧抓住虚实、疏密的辩证关系,使其达到“进而不浮”“远而无尽”的效果。每一幅画作都深显出通达洗练,并透射出阳刚之气,使我们得到美的感受。     “窗外瑟瑟已秋风,废纸三千业已成,得失本是身外事,能凭翰墨寄真情。”愿张文成能此诗自勉,以更加娴熟的笔墨丹青,创作出更好的佳作来。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