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我谈书画 >> 正文
乌利·希克捐赠带来的思考
  前不久,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Uli Sigg)将其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中的1463件作品,捐给了尚在筹备中的香港M+视觉博物馆,据说这批藏品的市场价值约为13亿港元。由于双方签署的协议为“部分捐赠、部分购买”,M+还将向希克购买他的47件藏品,价格约为1.77亿港元。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之后,立刻激起了热议。赞扬之声不绝于耳的同时,也少不了来自各方的批评与怀疑。首先,对于捐赠艺术品总估价13亿港元这一点,有人表示质疑;甚至有的人认为希克收藏中“有不少就是垃圾”。而且,希克捐赠的并不是他收藏的全部,1463件捐赠品加上47件购入品,占希克当代艺术收藏总量的六成左右,据说希克每年还在以200件左右的数量增加着他的收藏。那么就有人分析这捐献之中,其实隐藏了借捐赠来抬高未捐赠艺术品市场价格的企图。而联想到自2008年前后以来欧美藏家纷纷出售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特别是去年尤伦斯的大拍卖,西方藏家“清仓”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说法,似乎也显得越来越确实。

  以上这些质疑与揣测,实际上说明希克等西方藏家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牵动着中国艺术界的神经,也牵动着原本就比较脆弱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神经。中国当代艺术是以模仿西方起家的,在国内备受冷遇的时代却赢得了海外藏家的关注,“墙外花香”之后才得到国内的“礼遇”。cdn-Www.2586.waNG随之而来的市场热炒,让西方人设定的“中国当代艺术”品牌,借着经济热潮而水涨船高得令人咋舌,也让西方人已经运用纯熟的文化艺术消费模式,进入了中国。如此一来,也就无怪乎后来会出现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受国际资本操纵的警惕之语。而且,西方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根本性影响不仅体现在艺术市场的范畴内,在学术层面也同样享有选择与评判的权力。

  然而,由于中国在近现代所遭遇到的特殊历史情况,与文化领域的诸多方面一样,中国当代艺术也不得不经历这样的困境与尴尬,这已然是历史的事实;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与西方艺术、西方藏家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已然无法逆转。通过希克捐赠藏品这件事情来探究一个西方藏家到底怀揣怎样的居心,倒不如冷静地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反客为主”的局面。

  希克的藏品囊括了自1976年以来直至今天的艺术创作,被公认为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自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起,这批收藏经历了博物馆式的系统化整理,以求全面展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用希克自己的话来讲:“我希望我的藏品更像是一面‘镜子’,来映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不得不承认,希克做了一件本是中国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建立了一部中国当代艺术的“档案”,记录中国艺术这一段特殊的历史。

  其实希克早就有将这批藏品转让给中国的美术馆收藏的打算。据报道,2008年的时候,深圳市筹建美术馆时就曾与希克有所接触,此后却没有了下文,而中国国家级的公立美术馆,也未曾对这一收藏表明过兴趣。种种原因最终导致希克将藏品捐赠给了香港的M+,除了经济方面的准备与场馆建设的前景得到了希克的认可之外,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香港地区与内地对于当代艺术的价值判断存在很大的不同。相比之下,香港的态度更为开放,而内地则并不能真正接受当代艺术所代表的西方式的对于自身历史的批判方式。那么,我们又回到了西方人与西方艺术方式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问题。

  如果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之所以与西方艺术的联系如此之紧密,部分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现有的文化艺术传统与形态已经不足以完成对于时代的艺术表达,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西方的艺术方式是在中国艺术发展出现空场的情况之下进入的。而后来西方藏家与西方投资者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追捧与热炒,也是在中国艺术市场看重本国当代艺术之前发生的。不论是学术还是市场,中国自己将这些“阵地”拱手让出了,让出了学术上的评价权,让出了市场上的定价权,所以才会出现西方一有任何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举动,国内各种猜疑频出的情况,这也是中国对于当代艺术及其市场缺乏自信的表现。而时至今日,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起落,基本上依旧是以市场为风向标的,市场利益争夺中的复杂,也多少给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蒙上了阴影。

  在收藏领域,藏家或者艺术机构收藏本国的艺术,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为这其中隐含着艺术与文化理解的前提条件,中国藏家对各类中国古代艺术品的热衷也正缘于此。反观中国当代艺术,国内并没有哪家公立艺术机构,拥有值得称道的当代收藏。作为藏家个人,可以将不能理解中国当代艺术作为理由,而作为一个国家的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机构,以此作为托词就让人无法接受了。希克将自己的部分收藏捐出,再次提醒我们,在当代艺术领域,我们该做而没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无论希克本人有怎样的打算,无论这批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乃至市场价值,它们都是中国艺术发展历史的宝贵“文献”。也许这段历史并不像中国古代艺术那样让我们骄傲,也许它背后隐藏着让人尴尬难堪的事实,但要避免未来进一步的难堪,首先就要正视和承认它,接受它、反思它,这也就意味着国内公立的艺术机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态度。

  现在要从头建立起像希克这样的当代艺术收藏,几乎已经无法实现了。但如希克捐赠这样的机会,也许还会出现,但愿不再错过。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