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我谈书画 >> 正文
我看王志洁先生的光墨人物画

\
王志洁先生
 

  新时期的30多年来,中国画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追求改革者纷出,新的画风、新的绘画群体不断涌现。其中以何宝森和王志洁先生为代表的光墨画派,特别引人注目。十多年来,该画派多次举办大型画展,出版画册多种,拥有相当数量的追随者和欣赏者。笔者多年来关注光墨画派的创立和发展,对王志洁先生的光墨人物画尤为推崇。值此新画册出版之际,仅以我个人对中国画人物画发展历史的所知、所见以及个人的审美趣味说说自己的感想。

  “光墨”这一概念,是何宝森先生在我国绘画界首先提出的。何先生在精研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绘画理论和技法,特别是将印象派油画中“光”的理念引入中国画,变传统中国画的“随类赋彩”为“随‘光’赋彩”,以光入画,以色补墨,令作品光彩辉映,满纸明亮,谓之“光墨”。

  王志洁先生是何宝森先生的入室弟子,长期与何先生一起研习“光墨画”,特别是以光墨人物画为主攻方向。cDn-wWw.2586.WANg十几年来创作了大量的光墨人物肖像画,在中国画人物画革新方面取得了的重大突破,取得了令画界瞩目的成绩。
 

\
毕加索于和平 王志洁 95×130cm生宣
 

  在评论光墨人物画之前,首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画人物画的历史,和现当代人物画改革发展的状况。

  在传统的中国画中,人物画应该是出现较早的画种。考古出土的最早的人物画是晚周帛画,如《人物龙凤图》。还有其后出土的汉墓帛画和壁画,也是人物画。画作均以墨线勾画造型,人物形象简单但不失生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和西域的佛教绘画传入中国。南朝画家张僧繇,借鉴印度传来的晕染法做画,在寺院壁画中受到人们的喜爱。东晋时人物画家顾恺之,强调传神,注重点睛。传世的作品摹本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隋唐时期,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卷》,线条长垂、厚实、刻画了一批古代帝王的形象。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以纤细、秀丽的线条表现了当时妇女生活的风貌。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巨宦之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北宋画家李公麟的人物画,不施丹青,纯用线描。使白描在后世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画种。南宋画家张楷开创减笔人物画的先河,以简练、概括的线条和精练的笔触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明代唐寅的仕女画以工笔重彩见长。而陈洪绶的人物画造型夸张,追求表现人物神韵和性格。清代人物画更趋向写意,石涛的《采菊东篱下》,华岩的《风尘三侠图》,人物以传神为人们所称道。
 

\
京西古村落(二)王志洁 95×130cm生宣 
 

  古代中国画中的人物画的成就不容否定。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历史的局限,与西方绘画史上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名作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主要是封建统治者强调绘画的教化作用,封建的等级观念、伦理道德等意识形态,限制了作者的艺术创造力,消弱了作品的艺术性。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表现的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对妇女修养的要求。其中的妇女形象多为男子从属,端坐而没有灵动的活气。另外,中国封建社会轻视自然科学,科学知识落后,画家不懂透视、结构、比例和解剖,造型难以作到科学、准确和真实。如明代画家陈洪绶所画人物气韵虽然生动,但形象诡异,很难给大众以真实的美感。

  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改革的先驱者们指出,传统中国画陈陈相因,颓败已极,必须改革。康有为认为,面对西方强势文化,中国画只有通过融合中西,才能以新的艺术面貌自立于世界。陈独秀认为,正统中国画脱离自然,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寄望于适应现实的新中国画的出现。

  中国画人物画改革的先行实践者是徐悲鸿。他认同西方绘画把客观世界作为真和美的标准,把科学透视,明暗立体,解剖关系的准确精到,作为判断和评价艺术作品品位高下的标准。徐悲鸿身体力行,借鉴西洋油画、素描,开辟了中国画人物画的新天地。他的鸿篇巨制《愚公移山》塑造一系列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他民族振兴的坚强信心。
 

\
壶口惊涛 王志洁350×150cm生宣
 

  比徐悲鸿稍后的蒋兆和,人物画融合中西,以墨线勾勒形象,再以皴擦显出明暗,表现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蒋兆和的巨作《流民图》,是旧中国灾难深重的悲凉人世的真实写照。充满了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

  1949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画人物画写实主义得以确立。但绘画长期被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特别是在十年动乱中,人物画成了政治宣传画。领袖肖像和“工、农、兵”是人物画的唯一题材。“高、大、全”是人物画的形象程式,“红、光、亮”是色彩的固定风格。

  光墨画的创立是在现当代中国画改革的背景中进行的。其动因首先是对传统中国画人物画的缺失的认知。其次是对现当代中国画改革的现状的不满足。

  何宝森先生认为,传统中国画讲究笔墨,笔法墨法形成程式。虽有着色,但基本是黑白世界。五四以来的改革大家虽然“融会西中,拓展天地,创水墨、彩墨、粉墨诸法”,但后继者不好的倾向是“以墨追黑,黑笔黑墨,黑压压,密麻麻成一代黑笔黑墨之风。”何宝森先生还尖锐指出,“近百年来,人心似火,急于名,激于成,画仅成图,墨只为黑,无光无彩,辜负丹青”。

  有了对现当代人物画改革不足的认识,才能激发新探索、新创造。而新时期对世界绘画的研究和借鉴提供了契机。何宝森先生比较东西方绘画艺术各自的短长,认为“写意画是东方绘画之极,印象画派乃西方绘画之精”,他跨越西方古典学院派的写实主义,直接借鉴西方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

  发端于法国的印象派,反对欧洲当时古典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都是大家熟知的印象派的代表作品。

  何宝森先生认为中国画的写意和气韵与印象派的“瞬间印象”有相通之处。印象派的光色变化可以为中国画色彩革命提供榜样。故“以色补墨,以光入画”,变“随类赋彩”为“随光赋彩”。追求“气韵生生笔墨动,随光赋色彩虹飞”的艺术效果。

  王志洁先生自1990年代始,追随何宝森先生,借鉴西洋印象派的色彩理论和画法,开始探索中国画人物画的光墨之道。十几年来,孜孜不倦,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人物肖像画最多,成就最大。

  王志洁先生对绘画有天生的悟性,少年时代开始习画,成为何宝森先生的入室弟子,在严格的训练中,打下了深厚素描功底,造型能力能够做到随心所欲。大量的写生作业,使色彩的运用能够做到得心应手。这为他的光墨人物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志洁先生光墨人物画最集中特色是借鉴印象派光和色的表现事物的理念和技法,突破了传统中国画人物画的历史局限,形成了自己人物画的风格和特点。

  传统中国画讲究“六法。其中主要的是四条:其一,“气韵生动”,指的是在表现人物时,要注重人物的精神面貌的活灵活现。其二,“骨法用笔”,指的是以刚劲、充满力度的线条来造型。其三,“应物象形”指的是造型要与描写的人物相像。其四,“随类赋彩”指的是按照事物本色来涂布颜色,表现人物的形象。

  实际上“气韵生动”、“应物象形”是审美标准,“骨法用笔”、“随类赋彩”是技法和手段

  王志洁先生的光墨人物画注重造型。他认为人物画,特别是人物肖像画,造型准确是最低的要求。在造型准确的基础上,最高的追求是神韵,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

  但在表现手段上,王志洁先生却不拘成法。变“骨法用笔”为笔触点染,不以传统中国画的线描造型。变“随类赋彩”为“随光赋彩”,不按事物固有的颜色来涂布颜色。借鉴西方印象派的表现手段,以光、色求造形;以光、色求神韵。在生宣纸上,用水墨和颜料,重叠、交织、拼染,形成光影、显示人物的面貌和整体形象,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使所画人物肖像惟妙惟肖,神采生动。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画面色彩也随之变得丰富多变、生机盎然。

  王志洁先生光墨人物画题材和内容,充满了新时期人们所追求的人文主义精神。描绘对象是有人们所景仰的政治领袖,熟知的科学家、文化名人、还有大学教师、外国留学生、乡间的老汉、赶脚的驴倌、藏族的老妇、新疆的姑娘。从草根人物到领袖精英,作者都倾注了对描写对象的热爱。精心描绘,表现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形象。

  王志洁先生的人物肖像画有许多女性形象。有窗前明媚春光下娴静的少女,演奏器乐的女性艺术工作者系列。黄河飞瀑前身着中国红旗袍的女子。卢舍那大佛前天真的少女等。画家以光线辉映下丰富的色彩表现出女性精致的五官和面容,凹凸有致的优雅的身姿。在表现外形美的同时,通过人物自然流露出的纯真、朴实、善良的表情、神态,表现出了人物的气质美和精神美。

  特别要指出的是王志洁先生还创作了许多光墨人体画。表现人体的自然美。人体艺术在西方是绘画的常见的题材,人体创作是美术教育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人体的审美是绘画艺术的重要方面。在中国,新时期里,人体艺术已为社会所接受。以光墨法表现人体,具有独特的优势。王志洁先生创作的人体画,在绚丽的光色中,人体造型健康、优美,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具有天真无邪的高雅气质。给人以高尚的艺术享受。

  综观王志洁先生近年的人物画作,我认为他在中国画人物画革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创了中国画人物画创作的新道路。登上了人物画创作的新高峰。王志洁先生正值盛年,艺术发展潜力不可限量。祝愿在自己开创出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更大的成就。此为我看王志洁先生的光墨人物画的一点感想。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教授 鲁宝元)

(本文来源:网易)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