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我谈书画 >> 正文
名家不是打造出来的——兼议画坛自我打造

        按理讲书画名家和名作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书画家创造的艺术成就被社会公认著名天下,齐白石、徐悲鸿、陈之佛、傅抱石和李可染等等这些20世纪大名家,没有一位是通过打造而闻名的。但是在如今追逐名利成风、不怎么讲道德的时代,“打造”便成为时尚。打造是为了出名,出名是为了获得利益:有钱有势有地位。因此追名逐利是打造的目的。

       当今书画界的名家打造不外乎自我打造和借助外部力量打造,诸如媒体、权力和金钱,具体操作时又往往是共同联手给力,我们可以从当代画坛被综合打造成功的名家中择一二现象做典型剖析可见一斑。一位成功者的箴言是:“内靠官僚(权力),外靠奸商(金钱),权力加上金钱能使‘磨推鬼’。”在当今社会所向无敌手。自我打造“作秀”是起码的低级方法,但很起作用,比如借助电视媒体与观众见面时摆出一副智者和伟人的架势,引经据典或顺口背诵名人名言、古人的诗词歌赋,让那些难得见到“伟人”的观众都仰视惊叹不已;不高明的“自我吹嘘”也能吓唬老百姓,前段时间被炒得火热的,一位大书画家将书画家划分为六个等级:即画家、名家、大家、大师、巨匠、魔鬼。他把自己定位在坐四望五的等级上,即由大师向巨匠迈进,还算谦虚没有把自己定为魔鬼。CDn-WWW.2586.waNg
        对于画家的艺术成就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高低,画界素有约定俗成的不同尊称,大致分为画家、名家、大家、大师,大师是最崇高的尊号。依我的见解,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能独立从事绘画创作,或以绘画为职业者皆可统称为画家。名家是一个无法量化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统称,包容大小高低,只要有名气皆可称名家,至于你这个名气是大还是小,是美名还是恶名、虚名,不必深究。大家则是一个严肃的定位,是指那些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和水准,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人品、画品皆具优秀风范,他们的艺术创造成就为社会公认、同行钦佩的,如金陵画派的栋梁画家亚明、钱松 、宋文治和魏紫熙,长安画派的石鲁等。至于大师,那是书画界的最高称谓,是专指那些在书画发展历史上继承传统精粹并发展开创一个新的领域、建树一个新的学派或画派的领袖人物,能获此殊荣的极少。20世纪画坛公认的大师有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黄宾虹、潘天寿、陈之佛、傅抱石和李可染等,他们都前有宗师承继、后有众多追随者,如今画坛尚无大师可称。那位把自己定位在大师之上、直奔巨匠的名家其实降低了自己。巨匠是西方对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家的尊称,因为那个时代的画家、雕刻家都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匠人,画家是泥水匠(画湿壁画),雕刻家是石匠,与修鞋匠、理发匠同属一类,还不如妓女的社会地位。因为他们的绘画雕刻创造成就巨大,后来的史学家们称他们为“巨匠”,即巨大的工匠也。可见这位大名家把自己吹到天上又掉到地下最底层。这年头就是胆大吓死胆小的,这位大名家令人望而生畏,法律见到他也要低下高贵的头来。

         在美术评论界自我打造也有两手绝招:一是骂人,二是捧人。这两种人我都亲见过高手,惊心动魄深有体会。骂人当然不会去骂一般的人,只有骂名人才能出名,比如骂刘海粟,骂张大千,反正骂大名人可出大名,借那些也想靠发表骂名人的文章出名的报纸公布于天下,顷刻各报争相转载,瞬间名扬四海,这下大出风头。捧人虽然比不过用骂人打造成名来得快,但捧些已有名气的名家也能出名,这种人口袋里装有很多廉价的大师头衔帽子,只要请他写文章的都可以授予,不过这种捧的结果往往是讨好一人而得罪一片同行,有点得不偿失,但因回报还是有吸引力的,值得冒这个险。

        打造要有环境背景,你在乡下使足吃奶的力气也无用,国人往往是仰望城市、省城、京城、外国,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在国内京城是理想的,那里有最高学府、官府,能结识几位学界、政界要人,照个相,题个字,花点钱买个什么院士、研究员、理事、副主任之类的名誉衣锦还乡,着实也征服一些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江湖上什么事都可能做得出,一位胆大平庸的画家嫌地方小混不出名堂索性到世界大江湖闯荡,在自己头上加几个国内名牌大学教授头衔,反正国内无人去核查、美国情报局也没工夫查证,跑到纽约、温哥华什么的大都会,搞关系、造假,结识几位有权势的下台总统、银行大亨什么的,外国人老实好骗,见你来头大,顺口给你一个什么友好大使、文化大使之类的不拿工资的头衔。这家伙不得了了,一入国门各方争捧,似乎为国人争了大光,京城一流专家学者出面迎驾礼遇。这类到京城、国外镀过金,出口转内销的名家要比土生土长的名家又高一个规格,令原本就有自卑崇洋心理的国人望而生敬生畏。打造出名的方法很多,还有一种就是打官司,也能出大名,靠骂名人出名,你骂死人不要紧,在九泉之下他不会出来与你对簿公堂,如若你骂了大活人可就麻烦了,人家一起诉你必败无疑,道歉又赔钱。但是道歉赔钱也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一旦成了名人,即使不会画画,画的画也值钱了,即使文章胡乱吹吹也有报刊争相发表了,这就是名人效应。

       以打造的形式追名逐利,不管是自我打造还是与媒体、权势、金钱联手打造,已形成一股歪风邪气,它深刻地影响着文艺创造的健康发展,违背了艺术家神圣的真善美创造理想,也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更是搅乱了绘画市场和收益。这里必须指出,我绝不是笼统反对领导肯定、媒体宣传和画家自我介绍。画家的创作成果通过正当的媒体宣传介绍使社会享受到艺术美,画家实事求是地展示自身的创作成果,是艺术创作中健康而且必须的行为,这和那些为追名逐利、损人利己、虚张声势、弄虚作假的自我炒作和与媒体联手炒作有截然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说实的,真正的画家在活着时名气不一定很大,例外的也不少,像齐白石、徐悲鸿活着时名气就大,但像黄秋园这样在世时不为人所重视的画家还是很多的,我最初发现黄秋园时他仅仅是南昌的一位旧职员,无人过问。我为他在南京做展览,理论家对他进行研究讨论、发表文章,从此才登上中国画坛并为画界认可,名著画坛;西方的伦勃朗死后两百年才为世界认可成为世界著名画家,塞尚活着时一幅画也没卖出,死后二十年才被社会认可,成为现代艺术之父。他们都不是社会活动家,也不是到处张扬的“表演艺术家”,因为他们将有限的生命都用在艺术创造上了,对艺术家的创作成就活着时可以评论,待盖棺时方可定论。

       我所言只是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典型现象,千万不要对号入座,我怕打官司,因为我既没有钱,也没有权势,如若打起官司我必输无疑。
 

来源: 作者: 点击:13 
按理讲书画名家和名作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书画家创造的艺术成就被社会公认著名天下,齐白石、徐悲鸿、陈之佛、傅抱石和李可染等等这些20世纪大名家,没有一位是通过打造而闻名的。但是在如今追逐名利成风、不怎么讲道德的时代,“打造”便成为时尚。打造是为了出名,出名是为了获得利益:有钱有势有地位。因此追名逐利是打造的目的。

当今书画界的名家打造不外乎自我打造和借助外部力量打造,诸如媒体、权力和金钱,具体操作时又往往是共同联手给力,我们可以从当代画坛被综合打造成功的名家中择一二现象做典型剖析可见一斑。一位成功者的箴言是:“内靠官僚(权力),外靠奸商(金钱),权力加上金钱能使‘磨推鬼’。”在当今社会所向无敌手。自我打造“作秀”是起码的低级方法,但很起作用,比如借助电视媒体与观众见面时摆出一副智者和伟人的架势,引经据典或顺口背诵名人名言、古人的诗词歌赋,让那些难得见到“伟人”的观众都仰视惊叹不已;不高明的“自我吹嘘”也能吓唬老百姓,前段时间被炒得火热的,一位大书画家将书画家划分为六个等级:即画家、名家、大家、大师、巨匠、魔鬼。他把自己定位在坐四望五的等级上,即由大师向巨匠迈进,还算谦虚没有把自己定为魔鬼。
对于画家的艺术成就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高低,画界素有约定俗成的不同尊称,大致分为画家、名家、大家、大师,大师是最崇高的尊号。依我的见解,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能独立从事绘画创作,或以绘画为职业者皆可统称为画家。名家是一个无法量化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统称,包容大小高低,只要有名气皆可称名家,至于你这个名气是大还是小,是美名还是恶名、虚名,不必深究。大家则是一个严肃的定位,是指那些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和水准,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人品、画品皆具优秀风范,他们的艺术创造成就为社会公认、同行钦佩的,如金陵画派的栋梁画家亚明、钱松 、宋文治和魏紫熙,长安画派的石鲁等。至于大师,那是书画界的最高称谓,是专指那些在书画发展历史上继承传统精粹并发展开创一个新的领域、建树一个新的学派或画派的领袖人物,能获此殊荣的极少。20世纪画坛公认的大师有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黄宾虹、潘天寿、陈之佛、傅抱石和李可染等,他们都前有宗师承继、后有众多追随者,如今画坛尚无大师可称。那位把自己定位在大师之上、直奔巨匠的名家其实降低了自己。巨匠是西方对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家的尊称,因为那个时代的画家、雕刻家都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匠人,画家是泥水匠(画湿壁画),雕刻家是石匠,与修鞋匠、理发匠同属一类,还不如妓女的社会地位。因为他们的绘画雕刻创造成就巨大,后来的史学家们称他们为“巨匠”,即巨大的工匠也。可见这位大名家把自己吹到天上又掉到地下最底层。这年头就是胆大吓死胆小的,这位大名家令人望而生畏,法律见到他也要低下高贵的头来。

在美术评论界自我打造也有两手绝招:一是骂人,二是捧人。这两种人我都亲见过高手,惊心动魄深有体会。骂人当然不会去骂一般的人,只有骂名人才能出名,比如骂刘海粟,骂张大千,反正骂大名人可出大名,借那些也想靠发表骂名人的文章出名的报纸公布于天下,顷刻各报争相转载,瞬间名扬四海,这下大出风头。捧人虽然比不过用骂人打造成名来得快,但捧些已有名气的名家也能出名,这种人口袋里装有很多廉价的大师头衔帽子,只要请他写文章的都可以授予,不过这种捧的结果往往是讨好一人而得罪一片同行,有点得不偿失,但因回报还是有吸引力的,值得冒这个险。

打造要有环境背景,你在乡下使足吃奶的力气也无用,国人往往是仰望城市、省城、京城、外国,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在国内京城是理想的,那里有最高学府、官府,能结识几位学界、政界要人,照个相,题个字,花点钱买个什么院士、研究员、理事、副主任之类的名誉衣锦还乡,着实也征服一些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江湖上什么事都可能做得出,一位胆大平庸的画家嫌地方小混不出名堂索性到世界大江湖闯荡,在自己头上加几个国内名牌大学教授头衔,反正国内无人去核查、美国情报局也没工夫查证,跑到纽约、温哥华什么的大都会,搞关系、造假,结识几位有权势的下台总统、银行大亨什么的,外国人老实好骗,见你来头大,顺口给你一个什么友好大使、文化大使之类的不拿工资的头衔。这家伙不得了了,一入国门各方争捧,似乎为国人争了大光,京城一流专家学者出面迎驾礼遇。这类到京城、国外镀过金,出口转内销的名家要比土生土长的名家又高一个规格,令原本就有自卑崇洋心理的国人望而生敬生畏。打造出名的方法很多,还有一种就是打官司,也能出大名,靠骂名人出名,你骂死人不要紧,在九泉之下他不会出来与你对簿公堂,如若你骂了大活人可就麻烦了,人家一起诉你必败无疑,道歉又赔钱。但是道歉赔钱也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一旦成了名人,即使不会画画,画的画也值钱了,即使文章胡乱吹吹也有报刊争相发表了,这就是名人效应。

以打造的形式追名逐利,不管是自我打造还是与媒体、权势、金钱联手打造,已形成一股歪风邪气,它深刻地影响着文艺创造的健康发展,违背了艺术家神圣的真善美创造理想,也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更是搅乱了绘画市场和收益。这里必须指出,我绝不是笼统反对领导肯定、媒体宣传和画家自我介绍。画家的创作成果通过正当的媒体宣传介绍使社会享受到艺术美,画家实事求是地展示自身的创作成果,是艺术创作中健康而且必须的行为,这和那些为追名逐利、损人利己、虚张声势、弄虚作假的自我炒作和与媒体联手炒作有截然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说实的,真正的画家在活着时名气不一定很大,例外的也不少,像齐白石、徐悲鸿活着时名气就大,但像黄秋园这样在世时不为人所重视的画家还是很多的,我最初发现黄秋园时他仅仅是南昌的一位旧职员,无人过问。我为他在南京做展览,理论家对他进行研究讨论、发表文章,从此才登上中国画坛并为画界认可,名著画坛;西方的伦勃朗死后两百年才为世界认可成为世界著名画家,塞尚活着时一幅画也没卖出,死后二十年才被社会认可,成为现代艺术之父。他们都不是社会活动家,也不是到处张扬的“表演艺术家”,因为他们将有限的生命都用在艺术创造上了,对艺术家的创作成就活着时可以评论,待盖棺时方可定论。

我所言只是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典型现象,千万不要对号入座,我怕打官司,因为我既没有钱,也没有权势,如若打起官司我必输无疑。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