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地方动态 >> 正文
南宋画家与画的故事

《高士携鹤图》局部

《高士携鹤图》局部

  即将举槌的保利秋拍将亮相两幅举世瞩目的南宋古画

  杭州人更要关注因为画中景是“柳浪”

  11月30日,北京保利2013秋拍将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60余个专场,有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等品类近13000件拍品。

  对于杭州人而言,这其中最大的惊喜,要数两件宋代画作——南宋四大家之一马远的《松崖观瀑图》和《高士携鹤图》。

  后者画的正是杭州,是西湖十景中的“柳浪”,和林和靖“梅妻鹤子”的故事。

  这两件作品,都是知名收藏家王季迁先生的旧藏,曾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他们的出现,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并希望它们能够被博物馆所珍藏。

  11月29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的保利预展上,你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这两件来头很大的名作。cdn-Www.2586.WANg

  有柳浪还有梅妻鹤子

  马远出生于绘画世家,他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儿子都是宫廷画家,而且都很有成就。像这样一门数代均以绘画擅长而且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不仅在宋代,就是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马远的画很有特点,被评价为“边角之景”。“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所以,他也被称为“马一角”。

  当时的皇室很青睐马远的才气,不少作品上,有当时宋宁宗杨皇后的题字。

  在这次的保利秋拍古代书画专场中,有两件马远画作——《松崖观瀑图》和《高士携鹤图》。

  《松崖观瀑图》,画的是一位高士,酒后半卧在松下,人物情致生动,衣纹用笔简练,画中的山石和松树,都是马远的典型画法。

  而《高士携鹤图》,特别值得一说,这是马远“边角山水”的代表作。这张作品构图精巧,树木远山集中绘于左侧,近景高士与回望的白鹤款款相应,右侧的大量留白更是给人以虚渺空灵之感。

  有学者考证,画面上画的,是西湖十景中的“柳浪”,内容则是林和靖“梅妻鹤子”的故事。之所以不叫“柳浪闻莺”,是因为这是明代人取的名字,南宋时只有“柳浪亭”的说法。“柳浪亭”还在马远画中的《西园雅集图卷》中出现过一次。

  这两件作品上的落款,都是“马远”,而不是“臣马远”,这说明,它们并非为皇家所作,所以更显得轻松随性。

  两件藏品来头都很大

  在马远之外,这两件作品的收藏经历,也是很牛的。

  它们曾经被供职于上海海关古玩出口检查部的英国古玩商史德匿收藏,并与其他宋代作品集成一套12开册页。

  后来,这些作品分别转入近代著名鉴藏家顾洛阜、王季迁之手,而这两个人,在收藏界赫赫有名。

  顾洛阜是美国收藏中国书法最早的大收藏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收进了许多重要的中国书法作品,如黄庭坚的草书手卷《廉颇与蔺相如传》,米芾重要的早期作品《吴江舟中诗》等等。根据他的遗嘱,这些作品在他身后都捐给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大都会博物馆中国书法收藏的核心。

  王季迁则是旅居纽约的知名收藏家,是吴湖帆的学生,凭藉着精准的眼力收藏了不少书画精品,只要经王季迁所入眼收藏的书画,就等于是高质素的保证。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许多藏品也是来自于他。

  这两件作品上,就盖有王季迁的鉴藏印“季迁心赏”。而《高士携鹤图》在王季迁家中收藏时,启功、谢稚柳、杨仁恺、刘九庵等知名人士都鉴赏过,啧啧赞奇,惊叹不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幅画虽然是扇面,中间却没有夹扇柄的痕迹,可见它们在当时一经面世,就受到藏家的珍视,没有作为纨扇使用,故经历约八百年的风霜之后,品相依旧上乘。

  宋代画作,流传至今,绝大多数均藏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藏于民间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极为珍贵。这两件马远珍贵作品的出现,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呼吁它们能够被国内博物馆收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院余辉说:“通常,衡量一个博物馆庋藏书画的水平,有无宋画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尺,有无宋代名家之作,则更高一筹。这两套马家册页如今从海外一并聚首京城,无疑是给海外文物回归祖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古人常将书画收藏喻为‘云烟过眼’,稍纵即逝,更何况是来自约八百年前的丝缕烟云,但愿国内的博物馆和国家所属单位的有识之士使散佚的国宝结束颠沛流离的历史,果落家园。”

  杭州的艺术细胞是有遗传的

  南宋画,和南宋画家的故事

  由于马远,南宋时的绘画艺术都在杭州留存了大量遗迹,记者专门采访了几位专家,请他们说说这方面的历史知识。

  马远是“南宋画院”待诏,简单说,就是随时等候皇家诏命的画家。但是关于“南宋画院”这个说法,现在存有争议。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有个观点,认为北宋设立画院,南宋却没有设立真正意义上的画院,只是皇家需要画家画画,于是,就封社会上最优秀的那些画家为待诏,让他们随时奉命。

  专门研究南宋史的傅伯星告诉记者,南宋史书记载,画院位于“武林园前”。这个地方对应到现在杭城的位置,有的认为是在望江门外,现在的五柳巷附近,也有认为是在后市街这带。

  南宋画家留给杭州的另一个珍宝,便是西湖十景。那些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是马远、马麟、陈清波等南宋的画家收集、提炼、总结而成,并由画院画家各自绘画。

  南宋绘画对于后世中国画传统的影响很大,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认为,其一是扎实的写实功底,而这一风格,对世界美术的贡献很大,“尤其是花鸟画,后来的西方写实达不到这功夫。”范景中记得,上海博物馆有一幅很小的扇面,画的是鹌鹑,画家的名字如今尚不可考,“那只鹌鹑画得毛茸茸的,同样的题材,西方画家画的就是标本。”

  除了写实,还有水墨。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绘画敢不用颜色,南宋画家却发展了水墨画,用黑与白呈现山水的空灵。在山石的画法上,常先用水笔淡墨轻画,然后趁湿用浓墨再画,“这种水墨淋漓,直接影响了明代的画院画家。潘天寿也曾受院画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南宋画家们的大作,频频出现在当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你读宋史可以发现,很多名词都是以‘画’开头的。”傅伯星说,像画阁、画廊、画堂、画舫、画檐、画屏、画帘、画楼等等,只要是个东西,就可以在上面画画。睡觉时,枕头后的屏风上有画,连给宝宝洗澡的木盆里,也有画。

  “南宋画家都把画作在人们能够看得到的地方,可见,宋代是用画来美化生活的。”傅伯星说。

  这样看起来,南宋时的杭州,和当下的杭州还真有点像,地铁站、人行道、垃圾桶、变电箱,无一不可入画,原来,杭州的艺术细胞,是有遗传的。(马黎、蔡崇葳)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