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地方动态 >> 正文
胖不墩儿漫画师的Q版京剧梦

胖不墩儿漫画师的Q版京剧梦

胖不墩儿漫画师的Q版京剧梦

供图/胖不墩儿(除署名外)

  “胖不墩儿”是一位“80后”姑娘,自由职业者。她自称有三大爱好:京剧、漫画和美食。4年来,她专心用漫画的形式讲述京剧的人物故事和喜怒哀乐,希望用诙谐的表达方式展示这种传统艺术的魅力,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粉丝”。对于她来说,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京剧,是她的一个不大不小的“中国梦”。

  “我喜欢京剧,当然也希望更多的人喜欢京剧。但是我这种希望不是把京剧硬往你的脑子里装,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潜移默化,让你很自然地察觉出京剧的美,从而打心里愿意接近。CDn-WwW.2586.Wang”“胖不墩儿”曾经对别人这样说。

  一个“薛湘灵”石榴 一个“蒋干”馅儿月饼

  薛湘灵是京剧《锁麟囊》里的女主角,中秋节,她却“藏”在了石榴里;韭菜馅的月饼掰开一看,里面竟“躲”着盗书的蒋干;至于五仁月饼,“装”着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包公、蓝脸的窦尔敦、黄脸的典韦和红脸的姜维……

  这些在网络上被网友议论的作品体现了《舌尖上的京剧》漫画的特点:把可爱萌人的京剧卡通人物与传统食品相结合。而京剧人物的特点与食品特点又能恰当地融合在一起。

  这些都是我画的漫画《舌尖上的京剧》的作品。其中“薛湘灵石榴”和“蒋干月饼”是今年的新作品——虽然五仁月饼在今年被各方人士“吐槽”,但是那个“五仁月饼”漫画,是我去年的作品了。

  我打小看京剧,这组漫画里,都是根据人物扮相的色彩和造型来定相似的食物。

  像《锁麟囊》里的薛湘灵,人生的转折点就在于“结婚”,所以我将她的形象定位在新娘子,一身红,又喜兴,正好与中秋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搭配起来;而《群英会》里的蒋干,本来就不是一个正面形象,身穿绿色的行头,而韭菜馅的月饼又有嘲讽之意,正好与蒋干相搭配。这些漫画作品里都体现了我对京剧这门传统艺术的认识,当然也有对咱国家的那些传统美食的理解。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我喜欢年画、剪纸、泥人、风筝等等各类民间工艺品。上学的时候学的美术教育专业,对绘画这方面学得比较笼统,但是各个画种里面最偏爱的是中国画。毕业之后自己学习画漫画,不知不觉就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中国画的影响,慢慢形成这种画风。

  其实我的专业对口就业是做美术老师。毕业之后我先在一个小学当了代课老师,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是400块钱,干得比别人多,但拿的钱却比别人少。所以时间长了肯定要心理不平衡,也就不干了,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再后来我和同学一起办过美术班,但是由于不会经营,效果也不太好。再后来就自己学着画漫画了,也没有什么目标,只是兴趣。到现在算是找到了一个绘画的方向了,这个过程说难也不算难,只要你先把挣钱这件事放在一边,都能做到。

  “京剧很亲民,很可爱,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

  “胖不墩儿”并不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本名,但是她说出了自己的年龄,29岁,家在河北廊坊。作为一个幽默乐观的“80后”,敢于自嘲的她用这样的一个词概括自己的生活状态——土肥圆闲二。

  我还是小孩儿的时候特别喜欢听评书,到现在还记得很多评书故事。有一次电视里放京剧《锁五龙》的《斩单童》一折。这一折讲的是单雄信因为哥哥被唐主李渊误伤致死,所以誓死不降唐,最终被李世民斩死在法场。

  这与我听的评书《隋唐演义》里讲述的基本一致。当时,我并不熟悉京剧的唱腔,只是知道单雄信是一个大花脸。但是,我只是一看剧中人,提到了单雄信、罗成、秦叔宝这样的英雄人物,当时就提起了精神,来了兴趣。我那天站在电视旁边看了很久,后来再有京剧的时候就会留意一下,发现很多的京剧故事都能在评书里找得到,逐渐我就从“留意”到“关注”,直到“喜欢”京剧。

  我到现在都认为自己对京剧虽然喜欢但一直涉及不深。我接触了很多的戏迷和票友,以及一些刚开始喜欢京剧的爱好者,发现现在大家对京剧抱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偏保守的,认为京剧应该保持原汁原味;另一种是创新派,认为京剧想要发展必须要迎合大众,迎合现在的文化。

  我想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的观点来表达我对京剧的认识。裴艳玲先生有个观点特别好,她说,一碗水,你首先要装满,溢出来的那些,才叫创新。你本来的东西都没有掌握好,创新也是瞎创。我这些东西我不觉得是创新,我只是觉得京剧就是这个样子,很亲民,很可爱,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

  完成《说段京剧你听吗?》 50幅漫画讲明白一出戏

  “胖不墩儿”曾经说过,“80后”现在已经算是比较成熟的一个群体了,只是跟传统文化比相对显得年轻。但是她觉得年轻和接受传统文化不矛盾。在她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就很有魅力,不接受的年轻人只不过是缺少接触的途径。

  京剧现在被人们误解了。大多数人认为,这个艺术太高雅,欣赏不来,所以把京剧架到了一个高处不胜寒的位置。但是她在我的眼里并不是这样,京剧其实离咱们生活很近,很多其他的传统文化也是。可能这就是我创作京剧漫画的原因吧。

  其实,用Q版人物形象画京剧人物并不是我自己独创的。我系统地创作京剧漫画是从2011年年底开始的,那时我画了自己的第一个京剧系列漫画,名叫《说段京剧你听吗?》,包括了《大探二》、《龙凤呈祥》、《游龙戏凤》、《乌盆记》、《珠帘寨》、《桑园会》、《凤还巢》等传统京剧剧目,平均用大约50幅漫画讲清楚一出戏。这些漫画重点在于讲故事,而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融汇了我自己对这些故事的理解。

  就像《桑园会》吧,也叫《秋胡戏妻》,我对这戏就挺有个人“看法”的。秋胡离家20年,连一封信都没有来过。家里母亲和妻子过的日子很苦。20年后秋胡回家,在半路上遇上妻子,在确定这人是自己的媳妇之后,没有先去关心这些年她过得如何,先想的是这20年她给没给丈夫“戴绿帽子”,你说这人是不是欠抽?在画这段的时候,我就想,一定要有人揍他一顿出出气。这个人只能是我了,于是在画的中间我就插了几幅我自己的形象和秋胡打架的场景,秋胡一把鼻涕一把泪,被打得很惨。

  京剧漫画成了“舌尖上的京剧”

  又是一次“偶然”,“胖不墩儿”的新灵感来了。

  她原本想继续《说段京剧你听吗?》系列,这次准备画《穆柯寨》。这出戏中有一个情节,讲的是孟良和焦赞想放火烧山,结果反被穆桂英用火烧得连胡子都没了。她先画了这两个形象,并称他们是烤串儿,发到了网上。当时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正在走红,有网友就评论她的孟良、焦赞“烤串儿”就是“舌尖上的京剧”。

  我觉得网友的提议挺好,于是就沿用“舌尖”的思路。我感觉京剧人物和食物之间的联系主要还是以视觉效果为主,大部分都是形象和颜色看起来比较像。

  没想到网友挺支持的,这也让我乐在其中,鼓励了我的创作热情。2012年我就画了18部《舌尖上的京剧》漫画,包括“群英会”火锅、“包公”黑芝麻汤圆、贵妃醉菊花酒……

  当然这里面依然会有我对戏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好恶。就像“群英会火锅”这幅漫画,其实是以群英会里的各种角色来暗指火锅中的各色食物群英荟萃。孙刘合作,周瑜妒忌诸葛亮,二人斗智斗勇。我个人感情上比较偏向诸葛亮,所以让他们变成食物时,诸葛亮就占一回主导地位,让周瑜先进碗。

  创作作品,灵感有的时候仅仅是一刹那,或源于生活,或起于自然。2012年京津地区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我恰好看了京剧《昭君出塞》。王昭君身上的那件红斗篷、屋外的纷纷白雪,当时让我就有了一种新的灵感意象——西红柿上撒白糖……于是,昭君出塞版的西红柿撒白糖漫画诞生了。

  “我的京剧漫画就好像不懂事的晚辈对长辈做个调皮的举动,但是伤害她的事我不会做”

  “胖不墩儿”的作品中有一个人物形象是《战长沙》里的黄忠。

  她原来是想把《战长沙》里的关羽和黄忠作为一对人物画出来,但是在梨园行里,关羽是“关老爷”,是人人敬重而不能随意玩笑的。所以她就没有画关羽,也是出于对关羽和对这个行业的尊重。

  我认为自己的漫画对于京剧这门艺术来说,只是一种友好的诙谐。但是对于涉及京剧艺术规律和特色的地方,自己绝对不会擅自改动。为了能够在创新与传统之间寻找到一个更好的契合点,我在每次创作前,都会找京剧剧照研究,分析不同流派在同一角色扮相上的异同,再拿不准,还会请教京剧界的专家。我为了画好一幅集赵云、任堂惠、黄天霸和陆文龙(在京剧舞台上四个穿着白衣的人物形象)的《白袍饺子》漫画,连续画了13个小时,几乎没停笔。

  我个人比较反对没底线的创新,把各种现代元素加进去,不管是不是适合京剧。去年看过一场演出,新编《霸王别姬》,导演为了创新,牵了真马上台,演员摸马的时候战战兢兢,还把花脸的霸王弄成了红脸。京剧脸谱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和改良,有很多讲究和文化在里面。红脸一般是代表忠义,比如关羽,霸王可跟忠义不沾边儿。

  我自己的创作就是想给大家带来快乐,无论是漫画还是京剧。我并没有“振兴京剧”这样宏伟的蓝图构想,只是想让京剧在大家心目中树立起一个“亲民”的形象,就是在玩笑中,尊重传统,也让她开枝散叶。

  我对京剧的了解很有限,我只能说我很尊重她,我现在的状态只是对她开一个小小的善意的玩笑,内在的东西我不会改。就好像不懂事的晚辈对长辈做个什么调皮的举动,但是伤害她的事我不会做。

  “如果孩子们因为看漫画觉得对京剧有点兴趣,愿意慢慢走近她,这算是我最愿意看到的”

  如果仔细地品味“胖不墩儿”的《舌尖上的京剧》,就会发现,虽然都展示了食物,但是它与《舌尖上的中国》所体现的截然不同。《舌尖上的中国》更多展现的是美食的经典甚至有许多美食固然的传统,但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舌尖上的京剧》里表现的饮食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里经常能够见到和吃到的,属于家常饭。而这也恰恰体现了“胖不墩儿”这样的年轻人对于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京剧的认识。

  我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经这样说过,我选择画京剧主题,是因为我觉得京剧不难理解。我觉得大家其实不该把京剧想得高高在上。实际上,京剧很美,离我们很近。我就是这么理解京剧的,而且我一直很喜欢京剧,所以就这么画下来了。至于传播艺术,我觉得这个说法好“大”,我压力会很大。其实我的想法真的很简单——我觉得京剧好看,京剧就是这么可爱,大家可以试着走近她。

  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地去创造一种风格。我自己画的京剧人物的造型整体比较圆,也不是我要故意那么做,过去我画的漫画人物都是圆滚滚的,让人觉得可爱,所以始终按自己的习惯去画。

  对于为什么会有很多年轻人喜欢我的作品,可能这种画风现在比较讨喜吧,大家总是对圆圆的东西有亲近感。

  文化传承说得太大了,听上去沉重。我觉得任何一种文化的兴起和消亡都是按着自然规律来的,没有什么刻意为之。京剧在过去很兴旺,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的,而现在比较萧条,也是因为现在的社会环境。

  我喜欢京剧,当然也希望更多的人喜欢京剧,但是我这种希望不是把京剧硬往你的脑子里装,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潜移默化,让你很自然地察觉出京剧的美,从而打心里愿意接近。萌的方式我觉得没什么错,全民都在“卖萌”,为什么京剧不可以?用大家更容易接受的方式给大家展示京剧,我觉得效果会更好。

  我已经画了4年了,如果孩子们因为看漫画觉得对京剧有点兴趣,愿意慢慢走近她,这算是我最愿意看到的。只要他们愿意接近了,总有机会发现京剧的魅力,这是件好事。(记者 满羿 )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