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舞蹈 >> 舞蹈论文 >> 正文
由新农村少儿舞蹈汇演引发的思考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3:28:05 点击:

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由省文联等单位主办的安徽省第二届新农村少儿舞蹈汇演,7月2日-3日在淮南市凤台县新集镇隆重举行,来自全省21个县的27个反映农村少儿生活及由农村少年儿童表演的节目参加了汇演。2009年,安徽省文联、省舞蹈家协会率先在全国举办新农村少儿舞蹈汇演,显示了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与文化自觉。中国舞蹈家协会也将安徽作为“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室”工程的第一个试点省份,并在此次汇演的开幕式上,正式宣布与安徽省舞蹈家协会合作开设“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室”。相比之下,对新农村少儿舞蹈的基本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等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就显得有些滞后了。为此,这次汇演专门举办了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研讨会,探讨当前在农村开展少儿美育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围绕少儿舞蹈与德育美育、地域文化、民族传统、心理需求的关系,以及新农村少儿舞蹈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为新农村少儿舞蹈的健康发展寻找方法、拓宽思路、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知道,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快速转型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我国能否较为平稳地迈进现代化的关键。为此,中共中央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CDN-WwW.2586.wanG由于文化作为社会的“软实力”,在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更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纲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指的是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农村的少儿舞蹈也应当在工作层面、发展方向、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力促新农村少儿舞蹈的良性发展与推广普及。笔者对这些问题有浅见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一、特别关注与持续关注相结合应当是新农村少儿舞蹈的工作关键。随着中国现代化、城市化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少年儿童绝大部分都已成为父母在外打工的柔弱留守者,在他们生理成长、教育培养、心灵建构的过程中,严父慈母的温暖亲情越来越残缺不全,“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在当今的中国农村已逐步变成无可奈何的沉重叹息。如果继续再让农村少儿缺少党组织的关爱、各级政府的关心、社会各界的帮助,那原本由亲情缺失所导致的家庭问题、家庭矛盾,很快就衍生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对农村少儿进行美育熏陶与启蒙、艺术训练与培养,是体现党和政府关心农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一项刻不容缓、急需予以特别关注的工作任务。

我们应当看到,在农村进行少儿舞蹈教育、培训、推广工作,确实会面临许多具体的问题。由于商业化元素愈来愈多、愈来愈深地渗入艺术领域,市场价值不高的少儿舞蹈及少儿音乐创编发展少人问津,尤其在原创这个环节,从业者更是少之又少。别说是农村少儿舞蹈了,就是看似热闹的都市少儿舞蹈,用的也多是老旧的少儿音乐,或者干脆就用流行音乐等成人范畴的音乐。少儿舞蹈从创编到表演再到推广,特别是在农村进行推广普及,如若离开相关资金的扶持,几乎难以达成。各级党组织和相关政府机构,应当切实关心那些为中国现代化、城市化作出贡献与牺牲的农民以及他们的子孙,不仅要在生活上长期扶持、帮助他们,更要在精神上持续温暖、引导他们。不能只在特殊的年份、特殊的时期才给以特殊的关注,而是应当长期关注并着力解决诸多问题,实实在在地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特征。因为,我们终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普通民众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应当就是尽力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让全体民众得到幸福。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