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舞蹈 >> 舞蹈论文 >> 正文
浅谈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性(毕业论文)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3:28:30 点击:

美在意象:浅谈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性

  序论

  纵观世界文化艺术史,各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艺术种类颇多且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然中国历史文化艺术更是让世界叹为观止,由于在它的艺术与艺术之间有着独特的共通性,这种承载着链接性的事物就是中国文化精神所带来的意象与意境。同为艺术的舞蹈也是必然的与这种精神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意象与意境的这座桥梁我来浅谈中国舞蹈艺术中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文化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独特的审美特性。

  精神桥梁——“意象之感”

  中国文化艺术体系中存在着一种精神桥梁,我们称之为“意象”。在此先不谈意象是为何解,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称它为精神桥梁。“自古以来,中国艺术是沿着一条通往化境的神韵之道,即对时空超越的自觉,对自我超越的自觉。艺术从意象衍化到意境,上升为神韵,把化境推崇为最高境界。中国艺术创作是以自己的精神发现未来,创造对世界,对象是我们的对象,意象是我的精神的外化。中国艺术所具有的这种造型观念、时空观念和审美意识,形成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韵味。”艺术对于中国文化来讲不是单一的,诗词亦可表现音乐的优美、铿锵、愁闷等情绪,然也可只字再现舞蹈中的形态。字画更可以留下千年前失传的舞蹈神态、韵律以及形态动律。更换言之中国字画中与诗词是共生的,在书法中,书的形式亦是以诗词来表现的,画则是因题诗词而再上高度。CdN-wWW.2586.Wang还有更多的必然关系是无法逐一列举的,这些联系是由于中国文化所带来的精神层面所影响的。

  对于这种精神桥梁是何解,在这里就应有必要说明一下了。““意象”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本体和审美旨回,亦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南朝梁时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的。他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但最初,“意象”并不是一个艺术和美学的概念,而是卜筮活动的术语作“意”与“象”分别出现的。在《周易》中“象”是“尽意(卦意)”。“象”为什么能“尽意”?由于“象”不是生硬的概念,而是一种活脱脱的能变化的生命体。《易经》在“象”与“意”的关系上的把握非常切合艺术创造的原理,因此,历代的文学家、艺术家往往从中寻求艺术创造的法则和理论依据,多以意象艺术的产生和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强烈引导,使中国艺术终极形成了自己区别于世界很多民族的艺术之“意象“性质”。“象”是感性的、可见的,它是一种外表形态、形象,具体而明晰;“意”是精神性的,不能为视觉所感知,但能理解、想象,在艺术作品中是一种情思、情志、情意,深远而隐含。“意象”是带有情感的符号象征性、并具有精神内涵的艺术形象。如此,便决定了意象艺术的两个特征:其一,“象”有尽而“意”无穷。其二,需要“观其象而玩其辞”(《系辞上》),利用“空缺”、“似与不似”,充分调动人们的想象。”

  中国古典舞与中国艺术的关联

  音乐、诗词赋、字画等,均是意象艺术的典型代表。相传战国时期俞伯牙所作《高山流水》之曲,其中还有一个故事,传说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俞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题目,那就是一个不懂音律的樵夫是如何听得懂曲作者心中的感悟?原因就在于中国文化内涵中的意象之感,通过体悟作品来达到感受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这便是意象的作用。曲中每段皆有层次之感,从潺潺小溪直到汪洋大海其感受如同身历其境感受水的活动,这些段落层次的搭配便是作者通过体悟自然达到意象的合一境界。然舞蹈是需要音律所搭配的,中国古典舞也是能够通过意象情景来表现《高山流水》这首曲目,例如《扇舞图画》便是借由《高山流水》所创,通过舞者表演,我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舞蹈的“拧、倾、圆、曲”的外化动作,更领略到中国传统舞蹈以刚健挺拔、蕴藉柔韧、富有韵律感的舞姿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精神:“以神领形,以形传神。”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